长江日报讯(记者李爱华)老旧小区怎么改?既要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又要保留下“老”的元素,重塑小区与居民间的情感联系。江岸区惠济路42号小区在改造升级中,特意留下红砖墙、修车摊位、象棋石桌等“老”元素,体现出小区的历史和文化。
4月15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武汉城市留言板“区区小事 满满幸福”系列活动第十七场走进长江委社区惠济路42号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分享老旧小区改造的心得。
■ 红砖融入文化墙
承载老居民的时代情怀
位于江岸区的惠济路42号小区建成于1957年,共有房屋5栋,居民220户,算起来有65岁“高龄”了。2021年,惠济路42号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及更新升级。
4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惠济路42号小区,只见房屋灰色的外墙上点缀着橙色的边框,蓝色与橙色自然组合的彩色步道一直往前延伸,贴着整面红砖墙的景观长廊下摆放着休闲桌椅,整个小区看上去既时尚又亮丽。
长江委社区孙书记介绍,小区被改造得色彩缤纷,其实仍保留了不少“老”的元素,重塑小区与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体现小区的历史和文化。
据了解,该小区1993年前本是三层楼的红砖房,1993年修过一次,将清水红砖外墙换成了灰色水木石外墙。去年小区改造时,很多居民都很怀念原来的红砖房,社区将居民的意见反馈给设计方,最终设计方将红砖融入小区步行道旁的景观长廊文化墙,来体现小区的历史和文化。
记者在小区看到,近百米长的景观长廊文化墙贴着整面红砖,廊柱也是红色,多位居民在长廊下的休闲桌椅旁小憩。住在一栋的胡女士说:“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每次看到红砖墙就想起了红砖房的老样子,过去的生活场景也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中,让人难忘。”
■ 一个修车摊位保留了近30年
已成为小区文化的一部分
在惠济路42号小区,景观长廊文化墙上,一个在红砖间用白色彩砖嵌入后拼成的“修”字,特别引人注目。
记者看到,这个“修”字紧邻小区出入口,墙体下方是一块十来平方米的空白区域。社区孙书记介绍,这个“修”字下的空白区域,是小区改造时特意保留下来的修车摊位。
在这里住了30年的老居民苏成财是这个摊位的主人。1992年,苏成财原本在小区外的马路边摆摊修自行车。1995年,在社区安排下,苏成财进小区做便民服务,一直在这里为附近居民修自行车,很受欢迎。小区改造前,不少居民要求将这个在小区门口摆了近30年的修自行车摊位保留下来,既可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也是惠济路42号小区独有的特色。
社区孙书记称,苏成财人缘好,修车时还帮居民收快递,看护小区大门。小小一个修车摊,成了小区的一个符号,已成为小区文化的一部分。
记者还在小区看到,一栋居民楼前还设置有一处象棋石桌,石桌上的棋盘涂上了红色油漆。小区居民称,保留下来的象棋石桌,给小区增添了生活气息。
■ 改造中及时沟通解决困难
提升了居民获得感
社区孙书记介绍,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每周组织设计、监理、施工方等单位现场调度,及时沟通,解决居民民生问题,以改善居住环境、凸显文化特色。
惠济路42号小区楼间距特别窄,为了满足老人、孩子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小区改造中特意设计了一条环小区的300米“彩色步行道”。小区改造前停放电动车的地方时常堆满垃圾,改造后新设立了电动车充电站,原来的空地改造成了羽毛球运动场。经过改造,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居民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