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 入土
老赵忠也是近百岁的老寿星了,他一辈子没离开过媳妇儿这
拐棍儿,哪一步不是媳妇儿帮衬他走过来的?老伴都入土为安了,
他还好像影影绰绰地看着老伴儿在前边引路……
辽河套地区老人去世讲究入土为安。旧社会过来的老年人谁也不愿意响应国家号召,死了火化。临死前早早就嘱咐儿女无论如何整四块板儿(棺材),找疙瘩地方埋了,入土为安。元宝屯几十年来,大政方针的执行,均由当了好几十年生产队长的赵家老辈子老老爷子赵云领导大伙儿跟党走。因为元宝屯就赵云和赵大麻子两名共产党员,赵大麻子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不干了,由后入党的赵云当队长了。大伙拥护赵云不是因为全屯子晚辈人都叫他老老爷子,主要是他背后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参。别看赵云是党员,是老老爷子,屯子里和家族中大事小情与政策有冲突的,他就背地找足智多谋的赵大爷赵广仁出谋划策,想方设法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大伙儿吃亏儿。那年上边号召都种高产作物大苞米,不许种高粱。可元宝屯的农民开荒占草儿就以高粱米饭为主食,吃不惯棒子面儿。(元宝屯人们管玉米面儿叫棒子面儿)赵广仁就给队长老老爷子赵云出主意,偷着种高粱,够大伙吃就行。结果社员一致通过,地当间种高粱,两头种苞米,上边检查都看不出来。那几年辽河套地区社员家家顿顿都吃棒子面儿,就元宝屯家家每天还能吃一顿高米饭。元宝屯人心齐,大伙儿都吃密心食,孩子大人谁也不许对外队人说。整露馅儿了队长就得犯错误,若是连累队长受处分下台,打外边调个队长了,可就别想过好日子了。这违背政策的对策,谁也不对其他生产队的人说,所以一直没露馅。大跃进那年人民公社把大地上到处都是的老坟新坟都平了,种上了庄稼,往后死人不许埋坟都得火化。可农村到岁数人没有愿意火化让后人把自己的尸首送炼人炉化成灰儿的。赵广仁又给当队长的老老爷子赵云支个招儿,再死人别埋坟,也别火化,挖个两米多深的坑儿,棺材深葬到坑儿里,上面填一米多深的土,不耽误种庄稼,你咋深翻也翻不到棺材,那可真叫死人入土为安了。私不举,官不究,队长赵云睁只眼闭只眼,就当没看见,上边查都差不出来。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到户,人们认识到死人占活人的地儿不划算,渐渐对火化有了认识,便名正言顺地把死者送到火化场炼了,卖个骨灰盒儿,找个没人管,不能种庄稼的偏僻地方埋上拉倒。又省事儿又省钱,谁也说不出啥来,因为这是上边的政策。首先是李老歪的老伴死了,李大虎带头儿把他妈送炼人炉炼了,这是元宝屯头一个死了化成灰儿的,人家儿子带头移风易俗,别人有啥说的。元宝屯人不管啥好事儿,有带头的就有跟二的,看火化省钱省事儿,人们就渐渐认同了火化新风。等到李老歪、孙二老板子、钱大土豆片子死的时候,后人就都把他们火化了。元宝屯老辈子人就剩老赵忠老两口子了,赵家他们这辈共计十五个叔伯兄弟就剩大老爷子赵忠和老老爷子赵云了。老妈九十三岁那年看到屯子里各家各户与自己般大般的老人死一个炼一个,她可不愿意自个儿死了化成灰儿,连个囫囵尸首都保不住。她知道自己的儿女都孝顺,没有不听爹妈话的,所以她最后向儿子们提出一项要求,让大儿子赵广仁带领兄弟们给他们老两口子预备后事。赵广仁虽然十四岁就当家,但真正大事儿还是得爹妈通过了,他才能执行。现在虽然不是当家的了,老妈的心事他可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即便老妈的要求兄弟们不照办,他自己也得给老爹老妈安排应当的。老哥五个就赵广义和赵广信不怕死后火化,三爷儿和四爷儿都跟大爷儿一样想法,老爹老妈不火化,将来自己的儿女也不能把自己送火化场炼了。赵广义不怕火化,也得听大哥的,自己不带头张罗,花钱的事他可一肩承担了。赵广仁也不客气,安葬老人,儿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连三爷儿四爷儿都按老妈的要求拿儿子们的钱给老爹老妈置办了最好的寿衣。
赵保家考上了好大学,赵卫国考上了重点高中,小花儿就把老儿子赵卫国放心地托嘱给崔茗了。这俩孩子都是奇才,又是一对最般配的帅哥靓妹,崔茗是富二代,既使他们贪玩儿误了学业,她家也能给她们一个好的归宿。所以,他们上了大学,赵广义夫妇培养子女的任务,这辈子就算彻底完成了。眼见赵保家大学毕业就是军官,赵卫国没毕业就被招募去开店,赵建国没上大学,为了仕途也函授了辽大中文系,拿到了本科文凭。七个儿子五个受高等教育的,当官儿的当官儿,发财的发财,他们可就放心了。他们不指望大知识分子儿子们给自己养老送终,五个有才华的儿子几乎都落到老丈人门下,虽然没名正言顺招养老女婿,但老丈人都不是凡人,儿子们都有了靠山,当然老丈人也得依靠他们。自己所以不全靠他们,是因为自己儿子多。除了五个翅膀硬的远走高飞了,还有两个没多读书没离开元宝屯的,在大老板二哥二嫂的扶持下开板厂的木匠儿子。木匠老四老五这两对儿小夫妻都是初中毕业的,等于没文化。他们守家在地,安居乐业,他们接纳了为爷爷奶奶和爹妈养老送终的美差。应该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的老哥儿五个,应该为爹妈养老送终的少哥儿七个,谁也不跟他们争养老权,谁也不推脱养老义务。孙氏姐妹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受到叔叔大爷,哥哥弟弟们的一致赞誉,大家伙儿众星捧月般的在金钱物资和精神等方方面面全力以赴支持她们的敬孝言行。这赵忠老两口子的后人,子子孙孙一百多口,在元宝屯乃至辽河套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贤孝富贵人家了。
单说赵八路赵广义和小花儿老两口子苦尽甘来,他们有条件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锦衣,吃玉食,住高楼,使奴唤婢的大城市的上等人生活。因为他们是当代百万富翁的老太爷。可他们不。他们当了一辈子农民,他们绝不离开自己在黑土地上打下的坚实的根基。他们离不开最有纪念意义的抗美和援朝两个勤劳创业的儿子,离不开两个素朴的贤孝的儿媳妇儿,更离不开两位百岁老寿星。他们小老两口儿把全部精力和财力都花在老老两口儿身上,形影不离地陪伴老爹老娘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
百岁老寿星赵忠老两口子,除了五个儿子都在身边儿,还有俩闺女。一个在抚顺一直过着城市人的日子,一个拖儿带女落户黑龙江。闺女山高路远,年辈儿不回来一趟。老妈百岁寿诞回来探望,眼见二哥二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好,二嫂跟老妈贴心,俩侄儿媳妇儿孙氏姐妹是家门口儿的闺女,比别的少媳妇儿孝心,两位老姑奶子便对老爹老妈和二哥二嫂无牵无挂了。
赵老太君九十三岁让儿子们给老两口预备了后事,棺椁寿衣墓穴齐备,宣布生前啥也不惦着了,就等死了。可身板儿还恁么硬朗,精神头还恁么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没病没灾儿哪儿恁好说死就死的!都说人那,老小孩儿,小小孩儿……二儿媳妇儿小花儿成天啥事儿不干,就像伺候小孩儿一样,形影不离地伺候公婆。除了大胖儿媳妇儿长年不泄地为祖太爷祖太奶洗衣服,别的活儿小花儿连俩儿媳妇儿都不让伸手儿。陪着二老吃喝玩乐,除了睡觉,时刻在身边伺候着。大爷儿、三爷儿、四爷儿都在爹妈眼皮底下照看着,见二奶奶对公婆如此尽心,也就啥事儿都依赖他们两口子了。只是每天晚饭后都过来坐在老爹老妈炕头上陪着唠唠嗑儿,消闲解闷儿。老妈睏了便撵他们回去睡觉,各自回府安歇。
人老了都爱讲古儿,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自己这辈子经历的事儿,不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不管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走麦城,想起啥就讲啥,谁爱听就对谁讲。老赵忠老两口子也是越老越爱回首陈年往事,最爱听他们唠叨的就是在身边伺候他们的最贴心的二儿媳妇儿小花儿。当然,他们跟小花儿讲的都是小花儿进家门儿之前的老老辈子的小花儿不知道的事儿。妈妈总爱讲老辈子赵家七个老爷子,六个老太太,就她一个少媳妇儿那时候的好日子。爹爹总爱讲他六岁怎么跟钱家大院儿的大猪倌儿王长海学放猪,怎么学木匠,怎么重新打造自己的耪青户人大家,怎么遭胡子抢劫,怎么跟地东钱荣给鬼子送出荷粮……几乎把赵氏家族下关东落户元宝屯的兴衰史,又在小花儿的脑海里刻印一遍。小花儿从来都是公婆讲古最热心的听众,让公婆不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上也得到唠叨叙旧的满足。
赵老太君一百岁了,据说人过百岁不管过多少年,谁问他高寿?都回答九十九啦!没有说自己一百岁或一百另几岁的。这赵家的活祖宗一百岁了,后几辈儿孙子来了总要验证一下,问老祖宗:“多大岁数啦?”他自己耳背怕别人听不清总是大声喊:“九十九啦!”
老太君多少有点糊涂,但还没糊涂到跟近便人讲私房话也不背人儿的地步。她肚子里的私房话给谁也不说的,单独跟小花儿婆媳俩的时候,可就一吐为快了。竟拿小花儿不当儿女,而是闺蜜女友一般无话不说。她把做姑娘时的事儿,做媳妇儿后两口子的事儿,都像讲故事似的讲述给小花儿听。婆婆这辈子生了十胎,成活五男二女,这经历可比小花儿生七个儿子丰富多了。小花儿每生一个儿子都有婆婆和妯娌们在身边指导和护理,婆婆生孩子时没有婆婆,头胎生大儿子广仁,老伙儿没分家,六位婶婆指导她,护理她,很快学会了生产的知识,牢记在心。后来老股儿分家了,家里就一个女人,生孩子别提怎么困难重重了。生老二时爹爹还把婶子们请来帮忙,到后来婶婆们都老了再生孩子就自己打理了。生大闺女时连老娘婆(接生婆)都没找,自个儿收拾的,大闺女也伺候活了。有老闺女老儿子时,大嫂张氏进门儿了,婆媳俩互相照应。婆婆指导儿媳妇儿十月怀胎的各项事宜,到生产时婆媳互相伺候月子,所以大嫂张氏和婆婆的情谊也是非比寻常的。
“花儿啦,孩们念书回来说人是高级动物,这人那,可不能跟动物比。那骒驴骒马不犯群(发情)叫驴儿马子到跟前儿往死了踢。犯群了才老实儿让配。配上了就下驹,下完驹儿还说不上那年再犯群让配呢!人可不像牲口恁么傻,老爷们儿娶了媳妇儿哪天下晚儿不想串门儿?那些傻老娘们儿听傻老太太的话,十天半月不让爷儿们儿到跟前儿,很怕把老爷儿们儿累坏了。一人一个媳妇儿哪儿有累坏的!说书讲古有那秧子底儿吃喝嫖赌逛窑子得了色痨,不累死还有好儿!平常人家一个人一个媳妇儿,一天串一回门儿,咋也累不着。有的人当了婆婆生怕儿媳妇儿把儿子累坏了,提拉耳根子告诫媳妇儿别缠着男人天天干。我那些婶婆都是那么当婆婆的,他们的儿子哪个长寿了?五十多岁就死好几个,六七十岁一个跟一个都走个屁鸭子的了。倒是你爹十四岁娶媳妇儿就爱串门儿,我没婆婆,也没听婶婆们的话,天天下晚让你爹串门儿,快串到一百岁了,也没累咋的。他们叔伯哥兄弟十五个就剩两头的了,你爹九十七了,老老爷子赵云才六十傍边儿,那些死鬼哪个也没活到七十岁。那些死鬼的媳妇儿都有老婆婆看着,我可没敢告诉她们你爹天天串门也没累着。我没婆婆,婶婆都爱管闲事,生怕我累坏了小女婿。我要听她们的,能乐乐呵呵活到今儿个?”老太君年轻时离经叛道,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行将就木还不忘向最知心的儿媳妇儿传经送宝。老婆婆早就告诉小花儿,老头子一过七十就没多少㞞(精液)了,仨月俩月不放一回脚(射精)。天天下晚儿串门也就玩儿个精神头儿,心里乐呵才能延年益寿。
小花儿不知道婆婆这经验有没有科学依据,但公婆百岁寿星,客观存在。与和谐的性事有无关系,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不过自己的婆婆从来没像别人的婆婆那样经常告诫儿媳妇儿姓生活要有节制,男人一滴精十滴血,别把男人掏空了损寿。而婆婆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男人是掏不空的。用她的话说:“㞞是贱种,越X越涌。”男人七十还有精神头儿。小花是细心的人,从婆婆说走嘴告诉她公公天天下晚儿串门儿,她可就留心了。他们两对儿老夫妻住东西屋,没有外人,都是二人世界。窗帘门帘一撂下,夜生活都可以明灯亮烛作业。小花儿偷偷在公婆门缝做了窥视孔,每天看着公婆入港后才回自己的阵地与二哥操练。
最近几天婆婆就半清醒半糊涂地跟小花儿说:“花儿啦!妈要走了。您两口子把衣裳和料子都预备跟前儿,我走了你们别声张,别发送,别哭嚎儿的惊动四邻。让他们哥几个把我埋上入土为安就完事儿。”
“妈!您又说糊话了……”小花儿看她明白儿的,哪儿能说走就走呢!
“咳!这两天那,你爹成的爱串门儿。他也知道没日子串了,我还有一口气儿,就让他串吧……你今儿晚儿可精神点……”婆婆说的有些恐怖。
这天晚上小花给他们打理好退出他们房间,在窥视孔看到他们又像往日一样照常串门,只是婆婆今日没有任何反映,公公进门便静静地享受他这黄昏后的性福,他才回到自己的炕上送性福给二哥。二人刚睡下,就听到公公敲门呼叫:“广义!小花儿!快溜的!你妈走啦……”
小花儿早有预感,赵广义可吃一惊,晚饭时妈妈还好好的,吃了不少小花儿专门为她包的三鲜馅饺子……
“哥!您别着急,妈说她要走了。不让操办,不让发送,不让给抚顺和黑龙江信儿,省得他们回来哭嚎的……偷摸儿埋上就得。快!先给妈穿衣裳!”小花儿这才相信人死自己先有预兆。小花从箱子里拿出早就准备应当的寿衣,小花儿先端一盆清水给婆婆擦洗干净,梳了头,整了容,才穿好寿衣,停好尸。
处理完了,赵广义才到前院儿招呼大哥赵广仁,让他招呼尕秃子和他的龙虎彪豹及大胖儿,连夜下葬,别惊动家中女人,更不能惊动四邻。大哥广仁带领仨儿子四个孙子一个重孙子,大胖儿开车,参加下葬。
赵广义又叫醒三弟赵广礼,四弟赵广智,过来跟大哥给老妈入殓。自己叫醒俩儿子抗美和援朝,带上大侄儿尕秃子和龙虎彪豹,先到墓园打开早为老太君准备好的墓穴。收拾停当才回来起灵。
发现老妈走了,五个儿子就老疙瘩赵广信在县城,广义立马给老兄弟打电话让他马上回来给老妈下葬,晚了可就没他的事儿了。赵广信接到电话马上叫醒儿子开车上路往家蹽,县城离元宝屯七八十里,小车上高速公路全速行驶,不到一个点就到家了。赵广信到家看到老娘停尸地下,泪如雨下,二嫂说:“别哭。娘说了,谁也不行哭,赶快入土为安。
赵广仁说:“老疙瘩你回来正好,我抱头你抱脚,老三老四一边儿一个,咱哥四个给妈入殓。你二哥领尕秃子他们打墓子去了,他们回来就起灵。”
赵广义领人回到家,大胖已经把大农用三龙车开到院里,赵广仁把二儿子金山老儿子金海也都叫起来了。赵老太君五个儿子都到了,还有没离元宝屯的五个孙子,龙虎彪豹四个重孙,大胖一个五世玄孙,可谓给老太君送行的人全科了。抗美、援朝拿出早准备好的绳子和抬杠,没用老哥儿几个伸手,一帮孙子重孙子就把棺椁抬上车了。送葬没有像别人家那样抬着纸草活儿哭道儿,也没有任何起灵程序。五更半夜元宝屯谁也不知道百岁赵老太君走了,广仁广义大哥俩叫醒家下男丁,说到后院有事,却没跟女人和孩子说啥事,让她们消停儿睡觉。这样赵家在元宝屯的老哥五个,少哥五个,加上龙虎彪豹和大胖爷儿五个,老少四辈儿十五个男丁,把老太君的棺椁抬上三轮车,送到墓地下葬,让老太君百岁入土为安。墓穴上面的水泥板和板儿上的泥土花草原封不动来个乾坤大挪移。收拾完了,谁也看不出来这里添了新茔。亮天大胖开三驴子拉着他五位太爷五位爷爷一个爹和三个叔叔绕元宝屯跑一圈开到家,见人们都起来了才发丧,说是已经连夜送到火化场去了。
家里灵车一走,小花就叫起来孙氏姐妹,告知奶奶走了,不许哭,不许声张。赶紧给送葬的爷们儿做饭做菜,元宝屯发送老人这顿饭叫吃扎古菜。事先没准备,按常规辽河套地区老人去世要发送三天,他们为了回避火化,速战速决,老太君尸骨还没凉,老儿子赵广信摸摸妈妈的身上还有体温,就抬入棺椁入殓了,这可是妈妈自己要求这么做的。下葬归来,天也亮了,小花儿已经领着孙氏姐妹俩儿媳妇儿做好了发送老太君的扎古菜,没有任何外人,全是送葬的赵家男丁。
大老爷子赵广仁说:“老太君百岁喜丧,大伙遵循老太君自己的意愿,不声不响入土为安,儿子孙子们也算都尽孝了。爹!您看我妈这事情办的咋样?”
老赵忠还像在做梦,老伴儿都入土了,他还不相信她说走就走了。大儿子一问,他才清醒了,知道老伴儿从今儿个起跟他彻底永别了。这帮儿子孙子可真撒楞,都没征求自己意见,就按老伴儿生前要求的样子把她给埋上了。大儿子一问,他才想到老伴儿一定对儿子孙子们按他的要求处理她的后事非常满意。自从大儿子当家过日子,不管啥事儿办完后都问问爹爹他办的咋样?他说声“中”,就表示儿子办的事他满意了,通过了。大儿子没征求自己的意见,按他妈活着要求的安排自己的后事,一点儿没差样儿,他便习惯地连声说:“中中……你妈会满意的。等我走也这么的……”
老爹的这句话,让儿子们感到自己还有未尽的义务。
大爷儿赵广仁知道老爹对老妈的留恋,比任何老夫老妻都深沉的多。便对二爷儿赵广义说:“广义呀!往后爹还由你们两口子照看吧!”大哥的信任,让广义和小花儿感到无限欣慰和温暖。
“大哥,您放心,爹在俺这儿孤单不着,我们会好好陪着他老人家的。”小花儿这话不单是对当家的大爷儿说的,也是告诉三爷儿四爷儿和老兄弟,不用担心老爹爹的后事。
“二嫂!咱们吃老娘的扎古菜,我和三哥四哥敬您一杯。”老疙瘩给二嫂斟满一杯酒说。
“二嫂!谢谢您!”三爷儿端起杯。
“二嫂!某哥儿几个谁也没资格跟您争养老权。老疙瘩说的对,某哥儿仨也代表大哥敬您一杯谢恩的酒!”赵广智谁也不敬重,多少年来自从二嫂进家门儿大棍横扫李家四虎,就成为他敬重的偶像,啥事儿都听二嫂的。这些年来他不错眼珠地盯着二嫂无微不至地照料爹妈,他相信世上不会有第二个儿媳妇儿这样孝敬公婆。
“好!喝了这杯酒,就请哥哥兄弟放心,老爹在我这儿,一定屈不着!”小花儿跟小叔子们碰了杯,表了态,谁也不用为老爹的后事操心了。
老爹爹赵忠也是近百岁的老寿星了,他不担心往后没人孝敬他,不担心往后没人伺候他。老伴儿说走就走了,他一直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一辈子没离开过媳妇儿这拐棍儿,哪一步不是媳妇儿帮衬自己走过来的?都入土为安了,他好像还影影绰绰地看着老伴儿在前边儿引路……
五十九 全家福
二十三口全家福玉照,给赵八路赵广义叱咤风云而又坎坎
坷坷的人生和他妻子小花儿相夫教子贤孝持家的生平,画上了
一个圆满的句号。
赵八路赵广义八十岁老妈百岁寿终正寝,入土为安。老爹赵忠就傻了,再不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不说官大有险树大招风,再不说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做,再不说老百姓是墙头草人随王法草随风,再不说平安是福知足常乐……这老爷子这辈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他经历过大清朝,民国,满洲国。他看见过闹毛子,看见过大鼻子跟小鼻子打仗(日俄战争),他当过亡国奴,给日本鬼子送过出荷粮。他看见过中国人打日本鬼子,看见过中国人打中国人,看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实指望二儿子打完江山,建国后回家过好日子,却指大流儿去了,连家都没回就赶到朝鲜打美国鬼子去了。打完日本鬼子打老蒋,打完老蒋打老美,眼看美国鬼子要打完了,他牺牲了,赵家成了烈属,老婆孩子为他守孝一年,他竟然活见鬼回来了。所有的敌人都打败了,他却戴一胸脯子勋章当了特嫌。跟他一起当兵打仗般儿大般儿的都当官儿了,他却当了农民。当农民也挺好,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人为二儿子抱不平,他可没有。他认命,二儿子这辈子是命里该然。他认为二儿子和二儿媳妇儿前生有缘,要不怎能一枪打死鬼子得个媳妇儿?要不为这媳妇儿怎能起义参加八路军?不参加八路军鬼子倒了就得是汉奸,那可真得被管制一辈子了。参加八路军才有朋友帮他娶上这么好的媳妇儿,娶了这么好的媳妇儿才生了这么多好儿子。二儿子当战俘也是命里该有这一劫,才没挨枪子儿平平安安地回家过一辈子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自个儿摊上个好老伴儿,生五个好儿子,知足常乐。二儿子命里摊上个好媳妇儿,生七个比自个的儿子强百套的好儿子,更得知足常乐好好活着。他这辈子第一靠老伴儿,第二靠儿子,元宝屯谁也没他有福。老伴儿走了,他的福享到头了。老伴入土为安,他就傻了。不说不笑,给吃就吃,给喝酒喝,不知饥渴,没事儿就到墓园看大树,看花草……
小花儿董医理,跟二哥说:“哥!爹是老年痴呆,想妈想的患了抑郁症,咱得看紧点儿,哥哥兄弟把爹爹托嘱给咱了,千万不能出个一差二错的。”
从此赵广义和小花儿更加尽心尽意看护老爹,老爹还是在老娘走后一个月就入土为安陪伴老伴儿去了。好在啥也不缺,儿孙们依照老太君仙逝的程序,入棺入府地将老太爷的棺椁并列与老太君的棺椁停放一起,并将石碑葬与墓穴之中,百岁伴侣便永远长眠相伴了。
老爹老妈走后,赵广义的大哥赵广仁和大嫂张氏也走了,大哥八十三岁寿终正寝,也算高寿。大哥这股人尕秃子便是统帅了,两个弟弟,四个儿子,四个孙子,都没离开元宝屯这块沃土。老哥仨金祥、金山、金海都是元宝屯最成手儿的庄稼人。他的龙虎彪豹四个儿子和大孙子赵大胖儿是元宝屯乃至华家村最大的种粮机耕大户,不但元宝屯所有离乡创业的都把土地转包给他们了,赵大胖还承揽了周边村屯多数没牛具农户的机耕作业,比他太爷赵广仁老伙儿当家给地主耪青可气派多了。
三爷儿赵广礼,四爷赵广智,因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都没跟儿女进城。老爹老妈走了,连大哥大嫂都走了,元宝屯再无牵挂了,便进城投奔儿女住高楼享清福去了。因为他们也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所以把自己那点儿承包地儿转到大胖儿手中,告别了生他们养他们的元宝屯,进城了。他们又成了市民,下放前当过工人,市民,这回可就䞍等着儿女养老送终,终老在大城市了。
元宝屯开荒占草儿赵钱孙李四大户族,大半都走出去了。尕秃子赵金祥领一帮儿子孙子成为元宝屯种田大户首富。他二叔赵广义领着抗美、援朝俩儿子在元宝屯开模板厂,养牛场,比他们种田的更富有。他们成为元宝屯进入二十一世纪两大支柱,其他不管是赵氏家族还是钱家,孙家,李家没走的后人,都像众星捧月一般围绕着他们发展小康经济,过上了小康日子。
元宝屯和辽河套地区其他城乡一样,人们有钱了,兴起了婚丧嫁娶乔迁祝寿大操大办的风儿。老人办寿不在寿诞之日办,而是在过完大年,人们都有闲工夫儿时操办。正月初六办六十六,正月初八办八十,正月初九办九十……谁家老人赶上这个岁数就大操大办捞一把。孙男嫡女,直系亲属,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给老寿星上寿。办寿主要是办酒席,接寿礼,不亚于婚丧嫁娶的规模。赵家老哥五个大哥四个都超过六十六了,可有老爹老妈健在,大爷儿赵广仁开先河不办六十六,二爷儿,三爷儿,四爷儿都跟大爷儿走,谁也没办六十六。大爷儿八十那年老妈百岁大寿,正月初十,一百多子子孙孙都来了,热热闹闹给老太君庆一把百年大寿,大爷儿又给老妈让路了。这年老爹老妈先后都走了,赵大爷儿过生日那天尕秃子想给他爹补办八十大寿,赵广仁说:“办啥!这三年给你爷爷奶奶守孝,什么事情也不行办!”
尕秃子赵金祥谁也不怕,就怕他爹。他爹说不行办,他也就杀猪不吹蔫退(褪)了,没办成。都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人生的坎儿,赵大爷儿赵广仁儿子孙子多,守孝三年不办寿,等三年后八十四岁过门槛儿时一定好好操办操办。因为整个元宝屯就数赵大爷儿辈分高,年岁最高了。可是没等到八十四,八十三那年大爷儿赵广仁和老伴儿张氏也是一年走的。赵大爷儿这辈子没办过寿,儿子孙子一大帮,心态都不平衡。
老爹老妈大哥大嫂都走了,赵广义是元宝屯赵氏几百口旺族最高寿的了。二叔八十大寿,尕秃子赵金祥急眼了,他可是老辈子除了他爹就二叔最亲了。爹爹一辈子没办一回寿,爹爹的遗憾非让二叔补上不可!二叔这辈子坎坎坷坷,老来积福了。儿孙们都有大出息了,哪儿能不红红火火办个八十大寿呢!哪儿能不让元宝屯和华家村人看看老赵家祖祖辈辈孝子贤孙是怎么行孝的呢!一进腊月门儿尕秃子就找到开板儿厂的抗美和援朝,合计给二叔办八十大寿的事儿。这俩小子早就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只怕大爷(大伯父)一辈子没办过寿,自己哥们多,财大气粗,给多灾多难多福多寿的亲爹大张旗鼓地办寿,大爷家那几位哥哥会不会有想法?本家少辈儿赵大爷儿尕秃子赵金祥挑头儿给二老爷子办八十大寿,可就随了两位小老板儿的心愿了。爷爷奶奶走时没发送,家人都没凑齐就把丧事草草办了,那是奶奶怕火化,自个儿定的章程,五个孝顺儿子都照章办事,当孙子的有啥招儿?这回有本家大爷儿挑头,谁说啥也不好使,非把家人都召集回来,好好照个全家福儿不可!
赵广义七个儿子,四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一个干孙子王小宝,凑上七郎八虎的数儿,若是都回来该多热闹了!快过年了,二哥赵解放和二嫂刘胜利开车回来给老爹老妈送年货儿,两个小老板儿就与大老板沟通,说是本家大哥尕秃子赵金祥张罗给老爹好好办个八十大寿。赵解放一听正中下怀,尕秃子不管怎么浑也是他们这辈儿的大爷儿,在屯中儿有龙虎彪豹四条汉子和赵大胖儿这机耕大户撑着,少辈赵大爷儿在元宝屯也算德高望重的人物。这三位当大老板和小老板儿的把本家大哥赵金祥请来,委托他给老爹操办八十大寿。小时候赵抗战和赵解放没少帮尕秃子打架,这大哥拿这俩会武术的兄弟可比自己那俩亲兄弟亲多了。后来人家出息了,上了大学,当了专家和大老板,自己小学没毕业,赶一辈子车,捅一辈子马屁股,自惭形秽也不敢跟人家套近乎了。好在二婶家法严,她这七个儿子有多大能耐也不敢在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大哥大姐跟前装大摆谱,多咱见了都是亲亲热热恭恭敬敬的。这大老板看得起他这没啥能耐的庄稼老头儿。这回他可得好好表现表现。让赵家人和元宝屯人知道知道老辈儿赵大爷儿走了,少辈儿赵大爷儿也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