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⑦】
光明日报记者 任鹏
“今天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你们的同志了!”在鲜红的党旗前,83岁的新党员牛犇哽咽地发出心声。这一幕,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2018年6月6日,在“我的电影党课”启动仪式上,表演艺术家牛犇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心中埋藏了70多年的心愿。20天后,牛犇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信中,总书记勉励他“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看到来信,牛犇再度哽咽:“总书记的勉励不只是给我个人的,更是在鞭策、鼓舞我们上影集团、中国电影人,乃至整个中国文艺界。”
其实,在牛犇这位“新”党员身上,一直有着“老”党员的优秀品质。在剧组,他从没用过经纪人,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为了拍戏顺利,他会在夜里3点起来背台词。演戏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出台虎骨不能入药的法规,大别山区一家生产虎骨麝香止痛膏的药厂遭遇生存危机。经过对配方的反复研发后,这家药厂准备重整旗鼓。
当时,药厂领导提着家乡特产麻油,连夜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到上海找到牛犇,请他做广告代言。当牛犇了解到这个药厂来自革命老区时,他决定为老区人民作贡献。牛犇不仅没收一分代言费,还在这家药厂到上海开展业务时帮忙拓展销路。药厂很快起死回生,后来又成功上市,成为当地利税大户,牛犇也成了药厂的荣誉职工。
虎年新春,在浦东的一家老年公寓,牛犇与记者分坐在餐桌旁,聊起了他对电视剧《老酒馆》中一位底层劳动人民动作形象的刻画。
“你知道真正爱酒的人是怎么喝酒的吗?一定不是大口喝,而是嘴唇微张,让酒顺着杯沿流入口中,然后轻轻合上嘴唇,细细体会酒在牙齿和舌头间碰撞出的酒香。”说着,牛犇拿起水杯呷了一口,脸上流露出的满足与幸福,仿佛口中的白开水成了玉液琼浆。
《老酒馆》中,牛犇饰演的“老二两”是老酒馆的常客,每次只喝二两酒,虽然全剧出场不过十几分钟,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一场戏,是他“为了酒馆的热乎气儿”,在寒冷雨夜中徒步十多里地去老酒馆喝酒,牛犇入木三分的表演把穷苦但不卑微、文化不多却很讲究规矩的“老二两”演活了。
拍《老酒馆》时,正值北方早春二月,牛犇不顾料峭春寒,将草帽在水中浸湿,待帽檐儿滴水再戴在头上,表现人物雨夜行走的艰辛。为了人物形象真实,牛犇还让化装师把他剪下的头发做成碎渣贴在面颊,显现出有些凌乱的胡茬。“因为像这样的穷苦劳动人民,一定不会定期刮胡子,只是在剪头发的时候顺便刮一下。”
对人物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揣摩,贯穿了牛犇长达70多年的演艺生涯。在牛犇心中,演戏没有主配角之分。他说:“演员不要去追求戏份的多少,认为‘我的镜头多,就能赢得观众’,演员如果不动心动情的话,就是个空壳,怎么能打动观众?”
日常生活中,牛犇是一位喜欢开玩笑、平易近人的长者,可一到拍戏时,却有着如他名字一般的“牛脾气”。拍摄电影《海鸥老人》时,牛犇已年近八旬,为了一个救助落水儿童的场景,他坚决不用替身,不顾一切跳入正月时节冰冷的湖中。他说:“如果用替身,即便只拍背影,观众也能看出来那不是我。”
20世纪80年代初,牛犇凭借对电影《牧马人》中“郭谝子”这个小人物真实自然的诠释,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出演前,牛犇不仅已有几十年扮演劳动人民的经验,还有多年当工人的经历,木工、钳工、管工、车工都能信手拈来。牛犇认为,等接到剧本、拿到这个人物后再去努力就晚了,作为一名演员,应该随时随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
2017年9月,牛犇再度登上金鸡奖的领奖台,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一直甘当配角的牛犇从没有把自己看成“主角”,在领奖现场,以最真诚的方式向默默奉献的同行们致敬。他深情讲述了35年前拍摄电影《牧马人》时的故事:为了烘托女主角迎来新生活的欢乐心情和喜庆气氛,有一场戏是女主角打开鸡窝门时,里面的鸡一股脑儿跑出来。但当时鸡窝外架着机器和灯光,鸡都被吓住了,怎么也不听话。救场如救火,道具老师二话不说,爬进又脏又臭的鸡窝去赶鸡——“这些人从来不会在银幕上出现,也没怎么受到嘉奖,但他们对每一部艺术作品所花费的心血远比我们要多得多,这些人是我最要感谢的!”这段获奖感言收获了在场所有电影人雷鸣般的掌声。
牛犇说,大家都很喜欢他创作的角色,实际上每个镜头背后都得益于他人的帮助。拍摄《老酒馆》时,主演陈宝国看到路面上全是冰,而牛犇穿着一双旧布鞋,有滑倒的危险,便要求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撒些沙子防滑。如今牛犇提起来,仍会被这种演员之间发自内心的关爱所感动。
牛犇就像是一片闪亮的绿叶,默默映衬着花朵的光鲜。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他这片绿叶时,他却说,我得益于阳光、雨露和土壤,在他看来,还有更多的“配角”在发光发热。
牛犇向记者坦言,现在年龄大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塑造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形象。2021年年底,牛犇受邀在北京参加了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的拍摄,扮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的老年形象。舞台上,他与中青年演员一道,用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共同诠释两代人的家国大爱。
此外,牛犇还经常义务指导晚辈学习表演,有时,他会在寓所与前来讨教的年轻演员聊上六七个小时,毫无保留地和他们分享自己对表演艺术的理解。
牛犇说,他最喜欢餐桌边的墙上挂着的这张照片。照片上,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牛犇正大步流星地走向舞台中央。他头戴礼帽,面带笑容,蓝色领带也飘了起来,意气风发得像个十八岁的青年。
我们衷心祝福,“80后”艺术家牛犇,在文艺道路上,永远意气风发。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