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题:春天,让每一寸耕地都实至名归
新华社记者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加一九,正好是三月下旬,北方大地完全解冻,土壤透气性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播季节。恰是春分三候,各地在春播中加快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反对“非农化”“非粮化”“非食物化”,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保耕地,多少“田长”任上忙
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杜振涛有了一个新头衔:田长。
今年,黑龙江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作为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杜振涛成了全村2万多亩耕地的村级田长。
3月1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长安村的田边,“田长制”宣传语格外醒目:对遏制耕地“非农化”、打击盗采黑土、秸秆还田等制度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是眼下重要工作之一。“坚持秸秆还田,给黑土地补充营养,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播种,确保在合适时机高质量地完成播种。”杜振涛说。
2021年4月,自然资源部下发通知,明确各地要推动建立“田长制”,实行以村、组为基础,县、乡、村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
今年,河北省将全面建立“田长制”,6月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完成“田长制”建立;湖南省要求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出台“田长制”实施文件,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是良田
“别看这飞机个头小,喷洒农药作业可是个好帮手。”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郝桥镇西高村种植基地,种粮大户李献辉正操作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以前打药要10多个人10多天时间打完,现在2天就能完成800多亩地的喷洒工作,喷洒得更均匀。
李献辉流转了8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优质强筋小麦。采用无人机喷药,至少可以节约30%的农药、90%的用水量,还能有效减少农药残留,减轻土壤、水源污染。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坚持主粮生产,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发展。这个区的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当地流转3万余亩土地,并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土质检测,因地施肥进行土壤结构改良,提高基础地力,逐渐将流转来的土地改造为绿色高产农田。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9万亩。
阳春三月,在山东省禹城市张庄镇黎济寨村南边,一块成方连片生机盎然的麦田,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是80多亩盐碱荒废土地。
作为最早试点“田长制”的省份之一,日前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通报2021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市、区)评选结果。其中,德州禹城位列山东首位,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奖励资金1500万元。
要保量,更要提质。真正让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县(市、区)政治上“受表扬”,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有保障”,才能粮食上产量、耕地保数量、土壤提质量。
大食物观:米面油一样不能少
三月黄花分外香。湖北江陵县,油菜花海一望无垠。江北农场的吕光明去年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100多亩,此刻油菜花开的正好,无人机盘旋在上空,喷药施肥。
作为农业大省,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坚决保住“铁饭碗田”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等作物。
“国家扶持种植油菜,冬闲田种油菜每亩补贴150元。”吕光明说,加上播种、施肥、收割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成本下去了,收益上来了。“去年尝试种100多亩油菜,今年4月份就可以收获,冬闲几个月利用起来了。”
冬闲田变冬忙田。这是湖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推动油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江陵县2021年秋播完成油菜播种面积30.04万亩,比2020年秋播油菜面积27.3万亩增加2.74万亩。
百姓食物需求加快多样化,在确保粮食供给同时,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缺了哪样也不行,这就要求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作为大豆主产区,近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加大宣传,引导农民扩种大豆。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海波说,为全面落实稳粮扩豆要求,齐齐哈尔成立市、县、乡大豆扩种工作专班,将任务细化分解到15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207个行政村,今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1270万亩,比去年增加近300万亩。
在不逾越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自然资源拓展,努力扩大油料、糖料、蔬菜、水果以及牧草、青贮玉米种植。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种庄稼的。在充满希望的春天,每一寸耕地都实至名归。(记者王立彬、王建、赵鸿宇、叶婧、侯文坤、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