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媳妇儿见公公回来了,食堂自然加菜。大锅饭菜做好了,姐姐孙桂芝上灶儿,妹妹孙桂兰帮厨,为家人单做一桌。孙桂芝的厨艺大有长进,大锅汤菜以外又加了三道硬菜,炖一只鸡,烧一碗肉,还炸一盘带鱼。这一家人四世同堂,爷爷奶奶,公公婆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哥四个,加俩媳妇儿,就是十口之家,又添俩孙子,一家十二口,又成了元宝屯第一人大家。自从在县城买了楼,去了俩念书的,俩陪读的,家里还剩八口。中午吃大锅饭,一早一晚家里人吃小灶,也就平常伙食。今天公公回来,一家九口四世同堂,团团围坐,这气氛可就热闹多了。俩小崽子玩够了爷爷给买的枪,中午妈妈给爷爷加了菜,他俩可就专门往吃的上僄劲了。这俩小子是二娘刘胜利给起的名,大哥五个就老大赵抗战生个女儿,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一人生个小子,太爷说咱老赵家土头好,收小子。赵抗战生了女儿,两口子光顾钻研业务,没顾上给女儿起名,太奶说咱家丫头少,这可是金枝玉叶了!就叫金枝吧,赶明儿再来一个就叫玉叶。刘胜利没生玉叶生个秃小子,一对夫妻一个孩儿,也是宝贝儿了。可不能像他爷爷似的给儿子起名全做纪念,老老爷子没文化,请老学究给五个儿子起了仁义礼智信多有文化内涵!这第三代可得掂量掂量。儿子都满月了两口子也没掂量出个合适的名字,还是姥爷刘鎏有学问,给外孙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叫赵文辉。等老三建国生儿子就顺理成章叫赵文煌,老四老五的小子自然就赵文灿赵文烂了。辉煌灿烂哥四个跟老大赵广仁的四个孙子龙虎彪豹相对应,都成了太爷的眼珠。抗美和援朝比二哥三哥小的多,他们的儿子文灿文烂自然也比文辉文煌小的多。人家都上中学了,他俩还拎个鞭子跟太爷放牛呢!这俩小崽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跟太爷在一起,除了玩儿就是吃,身体长得壮实,却没人管他们受教育的事儿。上桌见到好吃的,啥也不顾了,这俩小子都能吃肉,一大碗红烧肉,没等别人动筷儿呢,他俩就造了半碗。太爷说:“别光吃肉,还有鸡和鱼呢!”
“鸡和鱼没肉香,你们大人吃吧!”文灿说。
弟弟文烂啥也不说,哥哥说话的工夫,他又造两块肉。一家人谁不稀罕这虎头虎脑儿的俩大胖小子!看到他们能吃肉,都开心地笑了。
“听着!您俩开学都给我上学去。”爷爷下令。
“早吧,才六岁……”太爷没有爷爷你那么重视教育。
“不早。文辉和文煌都是六岁上学的。”赵广义可不能让这俩小子像他们的爹爹似的误了前程。
“去吧。小子!别像你爹和你五叔似的,人家都上大学,某俩当木匠。”抗美老觉得自己比哥哥兄弟矮一头。
“木匠有啥不好的?不也当厂长了吗!”孙桂芝心中最伟大的职业就是木匠,她嫁给木匠从不后悔,还把妹妹拉来嫁给了木匠。回头问儿子:“文灿!长大当木匠干不干?”
“不干!听爷爷的,像六叔似的考清华大学!”文灿一边造大肥肉,一边反驳妈妈主张。
“哈哈哈……”全家人都开心大笑。
“要说念书,也得有那命。尕秃子小时候儿你大哥也不是没让他念书,光废材班儿(自费中学)就上好几个,都就饭儿吃了。”老老爷子赵忠认命,总认为老儿子和大孙子二孙子念书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不能强求。
提起尕秃子一家,也是老太爷引以为荣的后代子孙。尕秃子赵金祥不好好念书,他爹早早就给他娶了个媳妇儿。这媳妇儿山里人,不懂元宝屯人的规矩,不孝顺公婆,可也有她的长处,能生儿子。做媳妇儿后一口气儿生四个水葱儿似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壮实,不过都随他爹,没一个愿意念书的。四个小子两对儿文盲,写封信都得求人。太爷老赵忠说没文化不怕,天老爷饿不死瞎家雀儿,种地一样活着。这几个小子干庄稼活儿一个赛一个,庄稼院儿小伙儿长得棒,有把力气,干活成手,有没有文化都好说媳妇儿。尕秃子娶媳妇儿早,四个儿子也都早早娶了媳妇儿成了家。四个叔叔都没抱孙子呢,尕秃子先抱了孙子,愣是赶出一辈儿人来。老赵忠孙子都抱了孙子了,在元宝屯可是头一份活着当上祖太爷的,所以一提起大孙子尕秃子,这活祖宗多咱都有话说。
“尕秃子这帮儿子现在咋样啊?”赵广义挺长时间没过问这个大侄儿家的事儿了。自从他媳妇儿骂老公公,被大哥逐出家门,几个叔叔对尕秃子两口子就没好印象。
“咋样?你看看去吧,元宝屯谁也没他家热闹。四个儿子四个大院儿,孙子大胖儿娶了媳妇儿,也盖了房子,修了大院儿。哪个大院儿都一下子农机具,原先生产队都没他们爷几个全科。”老赵忠说起大孙子尕秃子一家话就多,他们这个家也真让这位元宝屯的活祖宗有话说。
赵广义听了老爹对他这几乎一家文盲的大孙子尕秃子一家赞不绝口,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好吃完饭得先看看大哥,就便看看这几个孙子家的机耕情况。
赵广义先看大哥赵广仁。赵广仁老两口子住赵家老院子老房子,这是元宝屯最古老的干打垒土平房了。全元宝屯所有的房子都变成了砖瓦房,从房舍上看,元宝屯已经变成了富饶的村庄。只有赵家前后俩大院儿的两座土平房还在鉴证着元宝屯暨辽河套地区的百年沧桑。大哥赵广仁仨儿子俩闺女,闺女都到抚顺安家落户了,早就是城市人了。仨儿子都没离开元宝屯,尤其是大儿子尕秃子,长大了叫赵金祥,不过家里长辈人没有叫他大号的,提起他家来都说尕秃子家。老二赵金山,老三赵金海,娶媳妇后小日子过得都挺好。一人盖三间大瓦房,就在老院儿的东西院儿,赵广仁老两口子单过,这俩儿子在眼皮底下尽孝,大活儿重活儿都不用老爹老妈伸手,俩儿子抢着干了。赵广仁快七十岁了,老两口身板都挺结实,院子里鸡鸭鹅狗啥都有,就没饲养费劲的猪牛羊等能出钱的大牲口。这些小动物儿,撒把粮食在院里自由自在的生长,一码是绿色食品。隔三差五改善生活,把老爹老妈叫过来一起品尝笨鸡笨鸭笨鹅肉蛋。自己还养了几箱蜜蜂,那年都割几十斤蜂蜜。一斤不卖,老爹老妈,侄男哥女都吃着纯蜂蜜,连在抚顺的女儿,老妹子回来都带一桶纯蜂蜜回去。不过谁也不白吃蜂蜜,哪家有好玩意儿都给他们送一份。这老当家的在元宝屯赵家还起核心作用。赵广义来到前院儿大哥赵广仁家,大哥正在大缸里收割蜂蜜,这活儿不算累,但是个细活儿,整不好蜂子蛰你。
“广义!你这活鬼又回来了吓唬人来啦?”大嫂还是那么开朗,好说好笑。
“大嫂,你还恁么胆儿小吗?”赵广义先跟大嫂搭话。
“这年头儿啥都涨,就胆儿不长。还越老越抽巴了,下黑上外去,得跟你大哥俩去。”她是真的胆儿小,也不怕人家说她胆儿小。别的不怕,就怕鬼神儿。
“听说保家当了全县的高考状元,县里都发奖啦?”大哥对二弟这帮小子一个赛一个有出息也深以为荣。
“俩呢!我那个牺牲的战友王老党的孙子跟咱保家就差一分,也是状元。”赵广义知道大哥的儿子孙子都没念书,特别关心侄儿们的升学考试。所以如实向大哥汇报儿子和干孙子的陪读收获。
“行啊!有一股出头的,就得说咱老赵家祖上有德。元宝屯赵钱孙李四大家,还就您两口子拱出几个大学生呢!连老钱家也就出一个钱克勤国高毕业,还是他爹买地供他念的书。咱这几个小子可都是凭个人本事考上的!”赵广仁提起这几个有出息的侄儿,也像他爹老赵忠提起大孙子尕秃子一家种田大户一样有话说。
“爹说尕秃子爷几个发财了!”赵广义知道大哥一提孩子念书的事儿就有些自卑,便转移话题。
“发啥财!没文化咋折腾,也是土里刨食。”赵广仁并不像老爹那样对儿孙们的发迹感兴趣。
“哥,你忙吧,我过去看看。”赵广义说完别过哥嫂便向大侄儿尕秃子和他那帮文盲儿孙家的大院儿走去。
尕秃子赵金祥正赶个毛驴儿车拉土垫圈。他养个老母猪,带一窝七八十斤重的小克朗,一码喂粮食,不喂新法养猪的饲料和添加剂。人家都新法养猪,五六个月长到二百多斤就出栏,他这自繁自养一窝猪羔子喂一年长到三百多斤,因为不喂饲料和添加剂,过年杀猪,十多口大肥猪,不出元宝屯就早早订购一空。因为还得往抚顺姐姐妹妹和老姑家背笨猪肉,所以过年杀多少猪,肉都不够卖。尕秃子不但养猪不喂饲料,种地也不上化肥,养一圈猪,沤一圈农家肥,加上黄粪和大粪,他自己家的十几亩地种地粮食和蔬菜也都是绿色食品了。屯里人用二斤粮换他一斤粮,看是产量低,实际收入不比别人少。他自幼喜欢牲口,在生产队赶一辈子大车。生产队解体他分了两匹最好骡马,自家栓一卦大车,就势儿比别人家高一头。他摆弄牲口是行家里手,农忙种地,农闲便到周边各市县区的牲口市儿倒腾牲口。买进卖出,哪匹骡马都挣个百八十块的。刚兴万元户的时候,他成了元宝屯第一个万元户。他爹十七岁娶媳妇儿,那时没有婚姻法,他没到年龄就偷摸娶了媳妇儿,私不举官不究,也就过来了。等他的儿子大了,正赶上提倡晚婚晚育,他可管不了那些,他儿子多,不早点儿下把,就行有说不上媳妇儿的。大儿子大龙还差二年到晚婚年龄,乡里不给登记,他听说城里有不结婚同居的,没人举报就没事。他托人弄戕给大龙定了媳妇儿却娶不到家,他就动了赶潮流的歪心眼儿,多给女方几千块钱,不办事情就同居了。等大胖儿出生,爹妈也到晚婚年龄了,顺理成章开了结婚证,花俩钱儿托人把孩子户口都落上了。这会儿五十多岁了,四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一家一座大瓦房,一家一个大院套,一家一当院子农机具,他们成了元宝屯的机耕大户。他自己不会摆弄机器,大牲口也摆弄不动了,就换俩毛驴子,拉车种地还恁么得心应手。他赶着毛驴车,拉一车黑土,正往猪圈里扔土,见二叔回来了,马上撂下手中的活儿:“二叔!多咱回来的?”
“头晌回来的。人家都开拖拉机了,你咋还赶毛驴儿车呢?”赵广义从小就稀罕这个淘气包子大侄儿。
“不得意那玩儿意儿。牲口使惯了,通人性。不干活儿还能给人做伴呢!”一句话道出了他这辈子与牲口的不解之缘。
“忙你的吧,我看看那几个摆弄机器的小子去。”赵广义可不像他大哥大嫂和大侄儿那样保守,拒绝使用化肥和机器种田,连吃的用的都用老办法生产。
尕秃子四个儿子开始过日子,他爹一人给栓一卦马车。后来都把马车卖了,买了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种地买优良种子,上化肥,养猪养牛都是新方法。粮食打的多,猪牛长得快,几年儿的工夫,哥儿几个的日子就超过了他们的爹爹和爷爷。连不怎么保守的二叔赵金山和三叔赵金海都呛不住这几个小子了。
哥四个加个大胖,爷五个,五个大院儿,这时候眼看要秋收了,机耕户秋收前都得把机器检修一遍,别到时候不玩儿活儿。别看爷五个都没文化,摆弄机器都有两下子,不管是四轮子还是三驴子(农用三轮车),买回来鼓捣鼓捣就能开。不过开车容易,修车难。开始用机器时,坏了就得请人到家来修,好吃好喝好招待,还得给人家一份工钱。单说大胖儿这小子长心眼儿,请人来修车,他总打下手,一边儿干活儿一边偷学手艺。这小子别看不识字儿,记性好。跟人家修一遍就吃到心里了,下回再坏就能自己修。这会儿大胖儿一个爹三个叔叔,爷五个都在抢修农机具,老哥四个整不明白的都得大胖伸手帮忙,他成技师了。
要说大胖儿是天才,一点儿不唻玄。他六岁那年,他爹哥四个一人一个儿子,他叫大胖儿,三个叔叔的儿子分别叫二胖子,三胖子,四胖子。赶上计划生育,农村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老赵家祖辈重视男丁,一人一个儿子,不让再要也就不要了。有大胖时,他爷爷尕秃子当个宝儿,他爹和三个叔叔也当个宝儿,连几个太爷和祖太爷都拿他当眼珠儿似的。后来三个叔叔都有了儿子,他才不恁么金贵了。
尕秃子从小爱听瞎子说书,有个瞎子说书,说道有个老员外有四个儿子,叫龙虎彪豹,都会武功,屯子里谁也不敢欺负他家。他就想,等我有四个儿子,也叫龙虎彪犳。元宝屯老辈子有李家五虎,称王称霸,明个养活龙虎彪豹,比李家五虎还霸道。他媳妇儿还真争气,别看不孝顺爹妈,真生出来四个儿子。所以除了他爹他谁也不怕,这回又加一个他怕的人,那就是怕媳妇。尕秃子小时候在元宝屯就是一霸,般大般的小尕儿们儿谁也不敢跟他打架。他生四个儿子真就叫大龙二虎三彪四豹,大龙不带子字,后边的哥仨都带个子,叫着顺口儿,不管是爹妈爷爷奶奶,太爷太奶们,都叫二虎子,三彪子,四豹子。这四个小子长到十多岁,别说元宝屯,就是华家村也没有敢在他家门前支楞毛的。尕秃子后来有了孙子大胖儿,这大孙子更是谁也不敢欺负,连他爹大龙都不敢捅一手指头。因为大胖儿不上学,大龙把大胖削一顿,让爷爷赶上了,就势儿把大龙削一顿。打完了对大龙说:“你他妈都没念书!让孩子去遭那份罪?”打小儿在尕秃子心里干活是乐趣,念书是遭罪。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再提让大胖上学的事儿。
大胖儿六岁那年秋收,龙虎彪豹哥儿四个妯四个一齐下地擗苞米,谁也没注意停在地头的等着往回拉苞米的四轮子拖拉机。擗着擗着,一抬头儿四轮子自个儿蹽了,这不闹鬼了吗!哥儿几个撒丫子就撵拖拉机,撵到地当间儿才看清是六岁的大胖儿把拖拉机开跑了!这小崽子看爹爹叔叔都追来了,不知道是吓的还是要露一手,还加油越跑越快,可把这老哥四个吓屁了。一边声嘶力竭地喊着“大胖儿!”“快停下!”,这孩子像没听见,把追拖拉机的大人越拉越远……龙虎彪豹屁都吓凉了,眼看跑到地头了,地头就是一丈多深的大沟,这要刹不住车,崴到沟里去,就得车毁人亡……他爹赵大龙都吓傻了!没曾想,这孩子蹽到地头拐个弯儿回来了!他爹和叔叔们见孩子没事儿,才擦把汗,快跳出胸膛的心也稳当了。开到跟前,可把他爹气坏了,从车上拽下来就要打。
二叔说:“别打别打!哥,这小子好像比咱们开的都好!”
三叔说:“可不是咋的!这小子开车真他妈是天分!”
四叔说:“咱们上车,让他开到地头拉苞米,看行不行?”
他爹大龙也来了好奇劲儿:“杂种肏的,你要把某哥几个摔了,整死你!”
“摔不了。”大胖儿见老哥几个上车了,让他开车,这下子可乐坏了,开车就往地头蹽。开到地头爹妈叔叔婶婶八个人往车上装苞米,他一个人开车,这把他牛的……
爹妈和叔婶八个人十六只眼睛盯着大胖儿的小手小脚,有条不紊的操作,到地头装满了车,仨叔叔把大胖抬起来,抛到天上,又接住,赵家出了个神童。
打那以后,大龙开车就带上儿子,除了拐弯抹角和险路,都让大胖儿开,八岁他家的车就由大胖开了。
大胖早熟,十六岁他爷爷尕秃子就张罗给他说媳妇儿。尕秃子干别的事儿家里老人不怎么管,给儿子孙子说媳妇儿,往上数老几辈子人都给他树大姆哥。爷爷张罗给孙子说媳妇儿,太爷赵广仁第一个投赞成票。祖太爷老赵忠更积极,大胖儿是他老人家的五代传人,元宝屯他是他是第一个亲眼见到自己五辈人的老寿星。眼看九十岁了,大胖儿早点娶媳妇儿,早点儿抱儿子,自己这辈子就有见到六辈传人的希望。他现在不愁吃,不愁喝,孙男嫡女百十口人,干啥的都有,他这辈子没有别的奋斗目标了,就想活着多看到几辈人。
爹妈,爷爷奶奶,太爷,祖太爷三四辈子老人张罗给大胖儿娶媳妇儿,赵大龙的日子在元宝屯也是说得出的,大胖儿长得又好,说声娶媳妇儿,直系亲属不出圈儿,有姑娘的都上赶着托媒人相亲。赵大龙两口子手把啦挑,还是大胖个人相中了他二舅妈的娘家侄女儿小丽。小时晚儿俩孩子一个上舅舅家,一个上姑姑家,常在一起玩儿,跟别的孩子玩儿不到一块儿,他俩一玩儿就是半天一晌的不分帮儿。因为他俩都长得好,对那些长得不好的孩子天生排斥异己,不跟别人玩儿。二舅妈稀罕大胖儿,逗他说:“大胖儿,明儿个娶小丽当媳妇儿吧!”长大了,人家小丽念完初中,没考上高中,可大胖儿一天学都没上,是个目不识丁的纯文盲,俩人可就有了差距了。不过在农村念完初中没考上高中的,比文盲强不哪儿去。小丽听她姑说别看大胖儿没念书,没文化,可农活学的早,家里一当院子农机具,样样都能摆弄,她就让姑姑给她保媒。相亲那天大胖儿自己开着农用三轮车,拉着爹妈和爷爷奶奶来的,小丽一家人就势儿相中了。小丽上学后俩人就没机会在一起了,小丽上学,大胖儿干活儿,都是忙身子。七八年没见面,谁也没曾想对方出息的恁么出众!一个帅哥,一个靓妹,十里八村哪儿找这么般配的去?小丽他爹妈相中了人家的日子,更相中小伙儿了,二话没说,赶紧张罗伙食,好吃好喝好招待,当时就拍板儿,成了。
赵氏家训,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做。从祖太爷赵忠记事儿的时候起,赵家就没有犯法之人。人随王法草随风,是他们的人生理念。然而,婚姻法也是法,赵家人可祖祖辈辈都没拿婚姻法当回事儿。祖太爷十四岁娶媳妇儿,太爷十七岁娶媳妇儿,那时没有婚姻法,元宝屯十二岁就有娶媳妇儿的。还有几岁的小小子,啥事不懂就抱个小丫头养团圆媳妇儿(童养媳)的。所以元宝屯赵钱孙李四大户族,开荒占草儿就养成了早婚的习俗。建国后颁布了婚姻法,开始抓得很紧,华家窝堡有一家孙子十五岁就娶媳妇儿,张张罗罗,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把媳妇儿娶家来了。刚拜完天地,妇女主任带民兵来了,把新媳妇儿抓住,五花大绑遣送回娘家,到底等了五年才把媳妇儿接回来过日子。打那以后,没到结婚年龄的谁也不敢公开娶媳妇儿了。到尕秃子娶媳妇儿的时候,婚姻法就不恁么严了,但赵广仁娶儿媳妇儿明知不合法,可没敢操办。蔫咕陇东打东山里把媳妇儿领回来就过日子了,赵广仁在屯中人缘儿好,私不举官不究也就蒙混过去了,等到年龄了,到大队开个介绍信,到公社领个结婚证,也就合法了。有这经验,尕秃子四个儿媳妇儿都是这么取回来的。平常过日子也没人看你大人的结婚证,孩子的户口本。
大胖十六岁就要娶媳妇儿,这时的婚姻法又往后推了好几年,大张旗鼓提倡晚婚晚育,大胖儿本身就是独生子女,赵家的老人,那里还敢给十六岁的孩子明媒正娶?
大胖儿领着小丽到抚顺他大姑奶、二姑奶那儿溜达一趟,就算旅行结婚了。那时候正流行旅行结婚,大干部、大富豪的子女最高档次的旅行结婚是到欧美发达国家高消费一场子,开开洋荤。没条件出国的,北方人到南方溜达一圈儿,南方人到北方溜达一圈儿,过过住高级宾馆,到酒店开房儿的瘾,这辈子也算没白活。辽河套地区农村青年也赶时髦,要旅行结婚。但农民眼光短浅,不要说出国,出省都觉得不划算,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往道儿上仍。所以辽北最讲究的旅行结婚是到大连,看看海。会算账的到沈阳看看,连旅馆都不住,起早去,贪黑回来,入洞房,没花多少盘缠,还省一笔办酒席的招待费。大胖儿旅行结婚不是没有钱,也不是舍不得花冤枉钱,而是没到年龄拿不到旅行结婚的介绍信和证明。是太爷赵广仁支的招儿,到抚顺你大姑奶、二姑奶家串个门儿,就算旅行结婚了,小两口一人还能闹一套新衣裳回来。
原来赵广仁五个孩子,仨儿子俩闺女。儿子都窝在元宝屯当了农民,大闺女胖丫跟她老姑二荣子合作化就跟三叔四叔到抚顺找对像结婚了,都在抚顺找了工作,都是城市人了。后来二女儿也到抚顺去了,困难时期姐俩都是城市人,挣现钱有供应物资,不近不离儿就给爹妈邮俩钱儿,捎回点吃的穿的用的。大姑奶、二姑奶看娘家孙子领媳妇儿来了,这可是隔辈人了,能不亲兴吗!好吃好喝好招待不算,临走真的一人给一套好衣服,从头换到脚,小两口儿立马赶上城市时髦的小青年儿了。
小两口回到家就正儿八经过日子了,大龙两口子就一个儿子,娶了媳妇儿,当然不能让孩子个人过。一来孩子小,怕顶不起门户。二来大胖儿干活儿是一把硬手,开车修理农机具都比他爹强。若是娶了媳妇儿就分家也真舍手。所以,结婚头一年爷俩还没分心,多包好几垧地,到秋天一算账,比哪年收成都好。爷俩人和心马和套地干得红红火火,没想到后院儿起火,婆媳起咕咕鸟儿了。娶媳妇儿之前,一家三口,一对半文盲,别看不识字,可认得钱,小账儿算得特别精。大龙结婚就媳妇儿当家,他就管干活儿。大胖儿大了,爷俩都听他妈的。这回娶了儿媳妇儿,一家四口还是婆婆当家,一点儿不放权。一家四口人,就儿媳妇儿有文化,算经济账儿比公婆和丈夫都精细。咋算跟公婆一锅叫马勺也没有两口子另立门户发展得快,便鼓吹大胖儿跟爹妈分家。大胖这小子干活儿一个顶俩随他爹,听媳妇儿的话也随他爹。媳妇儿说分家,他就找来爷爷和三个叔叔来给他们分家。
爷爷奶奶向着孙子,仨叔叔也向着大侄儿,这家分的一边儿倒。土地好分,一家一半儿,农机具没有双份,先不分,头一年伙儿用。就是房子不好分,三间大瓦房没法住两家。爷爷和仨叔叔一合计,干脆让他爹妈拿钱,大伙帮忙,再盖三间瓦房,修一个大院儿,还能站一块房基地。婆婆不想出钱,媳妇儿更狠,说:“不盖房子也中,我们住老院子,你们各个儿想招儿,我就是冲这三间房子嫁给大胖儿的!要不我走。”
听说不给盖房子孙子媳妇儿要走,爷爷公公尕秃子可急眼了!拎个大棒子就过来了:“盖!我看谁说不盖的?”这尕秃子在老婆子跟前不敢支楞毛儿,在儿子和儿媳妇儿跟前可是说一不二的。这年头儿媳妇儿说走就走,眼目前儿有例子的,李老歪的孙子媳妇儿孩子都会走了,说跟人跑就跟人跑了。咱这媳妇儿岁数小,连记都没登,要说不跟你过,法律都不保护你。大龙媳妇儿当家,平常一个错钱儿不花,要把压箱子底儿的钱拿出来,盖三间瓦房是花不了的花。要不叫婆婆不放权大胖儿媳妇儿还不能张罗分家,一看爷爷公公给做主,这孙子媳妇儿更会做戏,原先说走也就说说,真叫她走,还舍不得大胖儿呢!这回爷爷公公出头了,她可就虚张声势地收拾东西,摆开要走的架势。听说大胖媳妇儿要走连太爷和祖太爷都过来了,老赵家百八十口人,老少七八辈子还没有一个离婚的呢!真让媳妇儿走喽,咱可丢不起那人!
大龙媳妇儿一看祖祖辈辈老少爷们儿没有一个向着自个儿说话的,老公公在气头儿上给你一棒子,都没场儿讼冤去!打开箱子,拿出钱匣子往炕上一扔:“这点儿家底儿都在这儿呢,我管不了也不管了,谁爱咋花咋花!”
这龙虎彪豹四条汉子,还就属三彪子会来事儿,拿起钱匣子交到大嫂手上:“别介!大嫂,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盖房子缺啥少啥,用啥买啥,还得到您这儿开支。咋也不能把家底儿都整光了不是!”
三彪子一打圆场儿,大龙媳妇儿也就高儿下驴:“老少辈子都说这房子该盖,那就盖呗!三彪子,嫂子就信着你了,盖房子这钱你就看着花吧!”
“中。太爷,爷爷,爹!你们老几位都回去吧。某哥几个头拱地也把房子盖起来就是了!保证把侄儿媳妇儿答对乐呵儿的。”三彪子看火候到了,该收场儿了,就把几辈子的老爷子们劝回去了。
人心齐,泰山移。元宝屯赵钱孙李四大户族,如今支生一百多户人家,谁家也没有老赵家人心齐。庄户人家过日子打啥底儿是啥底儿,从赵广义他爷爷那辈儿老个七个开荒占草儿来到元宝屯就心齐,所以日子很快比孙家和李家兴旺起来。地主老钱家都没有赵家心齐,自从老当家的钱画圈儿的少爷钱贵玩儿枪走火打死人,他们那股就势儿败家成了元宝屯最穷的穷人。剩下钱显,钱荣,钱青小三股,由大地主变成小地主,日子就不那么红火了。孙家和李家也是日子还没过起来就分家了,直到满洲国也没有一家像样的。李老歪干的挺欢,四个大虎犊子对外挺齐心,却起内讧,没等到土改就分家了。赵家老辈子赵广义他爷爷当家,老哥七个都听大哥的,直到哥七个都娶了媳妇儿,连赵广义他爹赵忠都娶妻生子有了他大哥赵广仁才分家。分家前已经置了二十多天(垧)地,按老股平分,(那时候辽河套地区农户分家都按老股分家产,不按人头分。)老七股一股分三天多地。到土改时,有几户人口少的按土地划成分定了中农。赵忠五个儿子俩闺女,大儿子娶了媳妇儿还生了一儿一女,全家十三口人,土改还分进来三天多地,自然划个贫农。元宝屯贫农和贫农可不一样,大土豆片子钱贵和小土豆片子钱义哥俩,败家后房屋一间地无一垄,小土豆片子小时候念几天书,才混个农民会会计。大土豆片子成了二流子,大生产时,农会抓懒蛋子元宝屯就抓他一个。而赵家的赵广仁当几年村长说啥不干了,除了赵广义当兵,剩下大哥仨,人和心马和套,日子就势儿红火起来了。赵广义归家就赶上了合作化,他家才和其他贫下中农扯平了,不合作化,非成为元宝屯新兴地主富农不可。合作化以后,赵家人老少辈子虽然各过各的日子了,谁家有事还齐心协力,老少齐上阵,没有过不了的难关。
单说这尕秃子自己不念书,生了四个儿子都不念书。这哥四个从小就齐心,别说元宝屯,整个华家村也没有敢在龙虎彪豹哥四个门前支楞毛儿的。若不是尕秃子媳妇儿特性儿,跟公婆不合,跟儿媳妇儿也合不来,人家这哥四个都不待分家的。婆婆容不下儿媳才娶一个撵出去一个,没等妯们儿生分就各过各的日子了。所以,日常有个大事小情儿的,哥几个还是联手操办。这回给大胖儿盖房子可看出家和万事兴来了,不但他爹和仨叔叔全力以赴帮他,二太爷三太爷四太爷家十多个叔伯爷爷干啥的都有,木匠、瓦匠、泥水匠……全村也没有他们老赵家工种全科。给大胖盖房子,祖太爷下令,没有不帮工的。三间大瓦房,五尺高的红砖院墙,呜嗷一声就起来了!赵大胖儿十六岁娶媳妇儿,十七岁顶门立户过日子,有祖太爷和太爷们,爷爷们,爹爹叔叔们,恁么多撑腰的,出谋划策的,那小日子还有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