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艺博览

电视剧《超越》燃起全民冬奥热情 发布时间:2022-01-25 来源:光明日报

  写史写人写群像 有情有义有梦想

电视剧《超越》燃起全民冬奥热情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杨曜如

  近日,冬奥题材电视剧《超越》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引发一大批期待冬奥精彩到来、心怀体育强国梦想的观众强烈共鸣,特别是受到喜冰雪、爱运动、尚奋斗的年轻人的追捧。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开展的“我们的新时代”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超越》聚焦短道速滑题材,将写史、写人、写群像三者相融合。通过对三代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群像的描摹与触摸,彰显民族自信、弘扬爱国情怀,生动演绎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体育健儿的风貌品格以及新时代的“超越”精神,向观众呈现了中国短道速滑发展至今的壮阔历史。据导演张晓波介绍,“短道速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有关冬奥题材的体育竞技类影视剧也相对较少,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的人了解短道速滑,关注北京冬奥会”。

  呈现三代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上逐梦之路

  《超越》以我国的冬奥会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为主要表现对象,生动刻画了中国短道速滑兴起至今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了“北冰南展”的战略背景下,短道速滑小将陈冕凭借不灭的热爱和强大的意志,从初创青岛队的转项运动员到国家队队员,最终站上冬奥会赛场的励志故事。该剧以这些年轻运动员的蝶变为缩影,构建了新时代运动健儿的成长图景,从三代速滑人的体育梦想出发,点亮了体育逐梦人前进道路上的光芒。

  虽然《超越》以陈冕为线索,但是电视剧的创作初衷并不是聚焦某个单独的个体。电视剧在横向方面以年轻的陈冕为线索,串起了初创的南方省市运动队各具特点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冰雪产业参与者、政府机构、老牌北方强队、社会各界人士,全景式地展现冰雪运动在祖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图景;在纵向方面采用了双时空叙事,加深故事的命运感、厚重感,串起了陈冕父辈们的体育人生。

  一方面,《超越》回望过去,聚焦中国短道速滑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展现了第一代短道速滑人用汗水与意志不断超越自我,在艰苦条件下奋勇拼搏、自强不息,为国出征的动人情怀;另一方面,它着眼当代,描绘了以陈冕为代表的年轻运动员抱着对短道速滑的热爱,身负为国争光的崇高使命,燃情逐梦、不忘初心的青春精神。通过展现三代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不同境遇、不同信念的碰撞,电视剧让两个时空交叉叙事、相互映衬,形成对比和映照。汇聚到当下,已成长为教练员的80年代运动员和新一代的运动员经历了拼搏与成长、奉献与传承,最终完成了接力,共同携手朝着人生新目标进发。

  用真实的力量还原并致敬英雄和时代

  《超越》关注的短道速滑项目危险刺激,速度快且竞技性强,动作难度大,对演员要求高,拍摄难度更高。为了能真实呈现这段厚重的历史和运动员们的艰辛拼搏,创作团队确立了“还原真实”的影像视觉基调,摈弃所有炫技式、肉眼不可见的微观镜头、高速镜头和夸张的特技动作,从表演到影像都尽力还原真实的质感。

  在拍摄前期的准备上,张晓波介绍:“在表演上,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国家级教练员、运动员作为顾问和滑冰指导,提前对演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冰上训练,所有主演均能自主完成初级的短道速滑冰上和陆地技术动作;聘请超过70名省队、市队级短道运动员参与演出,真实地完成所有技术动作和专业情节。”

  在后期拍摄上,为了最终呈现出毫不夸张做作、高度真实又富有代入感的影像风格,《超越》力求画面和光影的真实质感。以运动员和观众肉眼的视角为基础,广泛地采用中景、全景镜头和跟拍镜头,精心研究选择拍摄方式,谨慎克制地使用酷炫的新技术。

  在人物妆造和美术置景上,团队也竭力延续“还原真实”。不仅搜集和参考了大量历史视频、纪实图像和新闻报道,1比1地还原仿制了多套训练服,每个场景中的海报横幅、奖状奖牌也均有出处和依据,设置专人负责查验细节事实。

  此外,《超越》每集结尾都有对短道速滑相关人士的真实采访。例如在第一集末尾,就出现了第一中国短道的“老人”,用真实动情的讲述再现了中国短道速滑事业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那些来时的路上,中国短道速滑人用坚忍的意志抵御物质环境的艰苦,用让对手惊叹的训练量赢得世界的尊重,从不在乎一人身兼数职的艰难,更不计较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的成绩奖励。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刘黎明看来,“每集片尾这一特别的环节设置显著拓展和升华了剧情内涵主旨,通过相关人士的亲身讲述,用真实、生动的话语加深了观众对短道速滑运动的理解,了解更多运动员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选择。这些真实的采访与片中的剧情相互呼应,让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精神主旨更加可触、可感、可信”。

  彰显热血沸腾的奥运拼搏精神

  如何用影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超越》以短道速滑为切口,全景式地展现冰雪运动在祖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图景,清晰呈现了国家“北冰南展”战略的丰硕成果,反映了冬奥大主题于当下时代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体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抒写了我国运动健儿的新老传承及不变的初心,为观众讲述了“三代短道速滑人实现自我价值超越,传承体育竞技精神”的中国故事。《超越》总编剧李嘉说:“我们希望观众透过这部真诚之作,能够对北京冬奥投以更多的关注和热情,能够感受到短道速滑的魅力与艰辛,也能够更加体会到健儿们的拼搏、爱国情怀。”

  在内容创作上,该剧巧妙融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内容,与2022年的冬奥会遥相呼应。通过三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艰苦环境中咬牙坚持,在一次次摔倒、受伤之后不断爬起的拼搏过程,塑造了速滑人逐梦奥运、为国争光的体育形象,弘扬了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精神,彰显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热血澎湃的奥运精神。

  剧名《超越》所承载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出品方之一的柠萌影业董事长苏晓表示:“之所以选择‘超越’二字作为剧名,因为它既代表着短道速滑技术上的超越,更符合戏里人物自我超越的精神。”“超越”也是中国短道速滑发展史上运动员和教练员不畏艰苦、屡创辉煌的代名词,是为中国冰雪事业奉献一生的万千“超越者”和无名英雄的写照。

  国家强则体育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表示:“《超越》抓住了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肩负起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责任,不仅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故事与广阔的视野格局,更反映了竞技体育不断超越的外在魅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增强了体育精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深挖竞技体育的爱国精神内核,展现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大国担当,描绘了强国路、冬奥情、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构筑了中国体育精神,传递了中国体育价值,彰显了中国体育力量。”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伴随该剧的开播,超越精神也将照耀和激励每一位奋斗着的中国人,在不同领域追逐梦想,持续不断地超越自我,书写新的辉煌。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4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