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军事天地

老兵新传:年近花甲当尖兵 发布时间:2022-01-20 来源:人民网 解放军报

夜深人静,无数信号沿着有形线缆和无形电波传至四面八方,又有无数信号从各地汇聚于此,信息交互在悄无声息中瞬间完成。

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机房内,高级工程师王西安穿梭在设备间,这些常人听来单调的“嗡嗡”声,他觉得很动听,宛如一曲交响乐。

高山密林、荒漠雪原、演训一线、设备机房……在58年的人生长河中,王西安有近40年在军营聆听这一曲特殊的“交响乐”。如今年华逝去、两鬓斑白,他仍然激情满怀。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该保障队,追寻王西安矢志奋斗的动力源泉。

有事业就有激情,有目标就有方向——

“热爱就不觉得苦,喜欢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平淡”

20年前,王西安任参谋,在工作中不慎骨折。休养仅半个月,他就拄着拐杖回到了岗位。

前不久,他出差途中遇到飞机晚点。在机场人声嘈杂的环境下,他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角落里,专心致志撰写论文。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王西安始终保持着这样如火的工作热情。

一次,某项任务涉及多个省市数十个台站。时间紧、任务重,数十个台站又非常分散,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王西安只能争分夺秒,一个台站一个台站现场解决难题。

那段时间,王西安带着大家晚上赶路、白天解难,现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推进,经常忙到凌晨再奔赴下一个台站,大家吃住在车上。每到一个台站,他们下车就干,忙完上车就睡,最终如期完成任务。

正式联通那一天,大家把王西安的足迹用地图标记,由南至北、由点成线,他的足迹蔓延形成了一幅立体直观的“日夜兼程图”。那一刻,许多和他一起奋战的技术骨干说:这次跟着王高工干,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事业就有激情,有目标就有方向。

从军40年,这样的辛苦对王西安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你长年累月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能始终保持激情?王西安回答:“热爱就不会觉得苦,喜欢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平淡。”

40年专注研究提高我军通信保障能力,在别人眼里很枯燥乏味的工作,王西安却始终兴致勃勃。用他的话说就是:“咋会枯燥呢?每年都有新目标,我可是每一天都不敢耽搁。”

最近3年,王西安担纲某重大系统建设任务。三年磨一剑。总结那天,保障队展示了王西安攻关计划表:从受领任务到组织筹划,从制订方案到选拔培训,从分系统推进到全系统集成……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时间点,有的甚至精确到了具体哪一天。

目标越清晰,方向越明确,动力就会越强劲。回顾整个研发过程,官兵们感慨地说:这些年,王高工每年都有攻关项目,每年都有获奖成果,每年都有论文发表。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他对军队通信事业的挚爱深情。

年轻人爱学习,爱学习使人更年轻——

“学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

“终于把它搞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原理……”午夜,走廊里传来王西安兴奋的声音。忙碌了一天的王西安,此时丝毫没有倦意。弄懂了一个知识点的他,跟个孩子一样开心不已。最近,他牵头组织某重大系统建设。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学起。

“学习钻研让我乐此不疲。”王西安常说,专业研究得越深,越发现自己有不足,越觉得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

那一年,王西安走马上任原网管中心领导岗位。面对许多之前不曾接触的专业,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读博已是刻不容缓!”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第二年他如愿考入原通信指挥学院博士班。

当时,他已经43岁了。班里很多同学,比他孩子大不了几岁。年龄虽大,但王西安学习的劲头不输年轻人。每次做课题研究,他都要提前查阅大量资料;每次课题讨论,他都要跟年轻同学抢着发言。

“未来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新技术!”对挚爱的工作,王西安有更深的认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更改变军队作战方式和战斗力生成。这些年,王西安特别自豪和骄傲——自己就是这支“科技尖兵”中的光荣一员。

“我们的年龄可以老去,但脑袋要永远年轻,永远追逐时代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这是王西安经常对年轻战友说的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工作理念。

2019年初,某系统进行维护测试任务。听到这个消息,王西安立即激动起来。他知道,这正是深入了解这套系统的最好机会。

那天晚上,他第一个来到机房,对100多台设备逐一进行研究,时而拿着笔记本画设备线路图,时而动手实操连接线路。“只有亲自操作,才能把系统彻底搞明白。”

那两天,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机房,每一个设备的位置,每一根线的连接关系,他都力求熟稔于心。

“学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20年前,王西安对某项科技项目十分感兴趣;20年来,他坚持不间断收集学习相关资料。如今,他终于带领团队在这项技术应用上取得一定成果。庆功会那天,王西安激动地说,做一件事情只要肯坚持肯学习,就一定会有回报。

日复一日钻研学习,让王西安从原本单一的有线专业,发展到现在精通无线通信和指控领域,掌握联合作战、防空反导等知识的全军通信领域专家。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责任——

“琢磨打仗让我浑身都是劲”

前不久,战区组织某指挥通信系统培训。作为培训的技术负责人,王西安只要组织大家把课讲好就行了。可让很多人没想到,各部队参训名单报上来之后,他却在严把“入口关”上较起了真。

王西安发现,有部队上报的参训人员里面,个别官兵专业不对口。“他们参加培训后,能不能从事专业工作?”他一个个沟通核实,硬是提议将4个非专业人员进行了更换,确保了参训官兵专业对口。

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是大家对王西安的另一直观印象。去年初,战区组织某新型通信装备作战试验。按照标准,作战试验需要连续多昼夜不间断进行。

各军兵种参加试验的部队集结到位,数十台新装备完成组网,此时遭遇了年度最恶劣的暴风雪天气。

“暂停还是继续?”盯着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树枝,不少人都担心:新装备价格昂贵,万一出现损毁,谁来担这个责任?

对作战试验负技术总责的王西安态度坚决:既然是进行作战试验,就必须突出实战标准。如果连恶劣天气都经受不住,新装备还怎么挺进未来战场?“这种天气可遇不可求,出了问题我负责!”

迎风冒雪,戴月披星,在那个寒冷的冬夜,王西安带着大家冒着巨大风险将这场至关重要的试验进行下去。

事实证明:通过作战试验,他们不仅第一时间发现了新装备的几处微小瑕疵,而且还总结出了好几种在严寒恶劣条件下的操作技巧。

“临近退休年纪,你为啥还浑身都是劲?”看到这一幕幕,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重任当头,有的人往往怕担责不敢主动作为,王西安咋就不担心?

“说完全不担心是假的,但懂技术、知底数,干起工作我心里有数。”那年执行某重大任务,在研究通信保障方案时,王西安发现了几处问题。当时上级已经审定方案,说不说?王西安没有犹豫,不仅直言不讳指出问题,还立下军令状负责改进。

改进完善谈何容易,系统方案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地方都需要推倒重来。王西安带着大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过筛子,硬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方案改进工作。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责任,这是支撑王西安矢志奋斗40载的原因所在。正如他所说,“琢磨打仗让我浑身都是劲”!

有了这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劲头,前不久,王西安又领衔研发出一项重大系统。

使命火炬点燃如火激情

从军40年始终激情满怀,在专业岗位上默默耕耘。聆听高级工程师王西安的奋斗故事,思考支撑他一路前行的精神力量,记者久久沉浸在感动之中。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收获累累硕果的人,往往是倾注热情干事业的人。正所谓爱一行方能精一行,静心者方可成大艺。深爱着自己的专业,才会有如火激情和不竭动力,才能甘于坚守直至事业有成。王西安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把工作爱到骨子里,对岗位极其认真负责,才能在风霜雪雨中坚如磐石、岿然不动,才能历经千难万险依然步履铿锵、踏平坎坷成大道。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可以说,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在强军兴军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有事业就有激情,有目标就有方向。”王西安的这句心声告诉我们:支撑他40年如一日激情满怀的深层原因,是对使命责任的无比坚定。正是因为他对强军事业爱得深沉,所以才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平凡,始终保持如火的激情;所以才能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所以才能在卸下领导职务、日渐临近退休时,工作更加积极,激情更加澎湃。

思忖至此,记者想到了林俊德等一大批专家型人才,他们有的“十年磨一剑,锋芒天下知”,但更多的则是矢志攻关甘于奉献,为强军兴军事业默默无闻奋斗一生。

当前,世界军事领域围绕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日趋激烈,虽然没有硝烟,却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前途命运。有军事专家预言:颠覆性技术接连涌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和模式。毫无疑问,未来战争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优秀军事人才特别是专家型人才的依赖性就越强。

改革,让人民军队人才结构重组优化,人才体制焕然一新,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如何才能像王西安一样数十年如一日保持对岗位的如火激情,无疑是广大官兵面临的时代课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采访王西安结束,记者脑海中总浮现这样一幕幕画面:体能考核场上,老兵健步如飞;寒冬拉练场上,老兵带头冲锋;科研攻关战场上,老兵激情满怀……

前行不辍,初心不改。王西安令人敬佩,他一门心思投身联合作战指挥中军帐建设,为战区部队提升未来联合作战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王西安又很平凡,平凡得许许多多战友身上都有他的影子。走近王西安,记者想到了更多:在天南海北一个个军营里,有无数跟王西安一样的战友们在坚守、在奋斗。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爱岗敬业,都矢志奋斗,都激情如火!

那一刻,记者突然发现,与其说我们是在讲述王西安的奋斗故事,莫不如说是在讲述“王西安们”的奋进故事。(刘建伟 李伟欣 张毓津 赵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