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让低收入农户变“万元户”,这位科特派有三招 发布时间:2022-01-13 来源:人民网 科技日报

原标题:让低收入农户变“万元户”,这位科特派有三招

  为帮助农户解决后顾之忧,卢华兵在销售方面下功夫,探索建立了“科技+产业+电商”的精准帮扶模式,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搭建线下体验馆“溪农驿站”,培育“溪农”直播电商基地,推进产销对接,实现了“先进技术下乡、绿色产品进城”的合作双赢。

  “刚回复好‘浙耳508’基地的新品黑木耳种植农户的问题,得再去检查水果玉米的育苗工作。下午4点,还要赶去做育种研讨会的准备工作……”1月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溪口乡,浙江省级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科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卢华兵笑称。

  年关将至,卢华兵依旧忙碌。自2019年被派驻至大溪口乡并兼任溪口村第一书记,卢华兵以建基地、投产业、创品牌“三招”,已助力溪口村集体收入累计增长62万元。与此同时,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浙江省农科院和大溪口乡积极探索“农科院指导+村集体主导+第三方运营”的生产经营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山村培育特色产业

  大溪口乡地处金华武义县南部山区,山地多、良田少。当地村民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以往因缺乏规划,未形成特色产业。在卢华兵的对口帮扶下,该乡于2019年初引进种植水果玉米“雪甜7401”品种。

  “‘雪甜7401’是甜玉米中的精品,生育期短,大溪口乡生态环境好、日夜温差大,适合种植。”卢华兵说,起初在溪口村找不到适合的土地,几经辗转,才以每亩400元的租金向溪岭脚村租了30亩土地,建设扶贫产业基地,承接水果玉米项目。

  有了土地,卢华兵得以一展拳脚,在病虫害防控、用药施肥、选择苗床、购买育苗基质等环节,悉心指导农民。卢华兵来到大溪口乡的第一年,脆甜爽口的水果玉米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特色产业的甜头:试种植的30亩水果甜玉米,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近20万元。

  2020年,大溪口乡将水果玉米基地种植面积扩容到60亩,还新建了14个标准化大棚。“在温室大棚的助力下,水果玉米提前一个月上市。”“雪甜7401”种植户聂先兵说,越早上市越卖得出好价钱,保守估计每亩收入达1万元。

  除此之外,在调研大溪口乡的水质后,卢华兵决定引进黑木耳品种“浙耳508”。前不久,看到上门指导的卢华兵,“浙耳508”种植基地负责人王秀权忙拿着新摘的黑木耳上前讨教:为什么这一批黑木耳的根茎特别厚,可食用部分却太瘦?

  对于这种自己已经长期研究过的新品木耳,卢华兵经验颇丰,“这几天山里雨水多,要注意菌种的摆放,合理通风,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

  目前,“浙耳508”种植基地还是一片试验田,共8亩。王秀权粗略算过一笔账——8亩地现有7.5万株菌种,干木耳可年产7.5吨,直接经济效益便可达30万元,将有效带动周边种植农户增收。

  产销对接,农户增收有“压舱石”

  实现长效的产销对接,稳步带动乡村振兴是当前产业扶贫最关键的一环。特色产业怎么卖出好价钱?如何更好地带动村集体收入?这一直是卢华兵在思考的问题。

  产销对接是关键一步。为帮助农户解决后顾之忧,卢华兵在销售方面下功夫,除了组织爱心购、举办采摘游外,还探索建立了“科技+产业+电商”的精准帮扶模式,借助农村电商平台搭建线下体验馆“溪农驿站”,培育“溪农”直播电商基地,推进产销对接,实现了“先进技术下乡、绿色产品进城”的合作双赢。

  “玉米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会以分红的形式返还部分给村集体。同时,我们以最低每天100元的薪酬聘请当地10余名贫困户负责基地日常维护和管理。”卢华兵说,此前村民们种植的普通玉米,每亩的年产值只有600—700元。相比之下,水果玉米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是普通玉米的10倍以上。

  大溪口乡党委书记金秋雨介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卢华兵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帮扶农户,成效显著。目前,溪口村低收入农户有43户,共69人,2020年人均收入已全部达到9000元以上。

  此外,经浙江省农科院与地方科技部门推动,扶贫产业基地中的水果玉米、新品黑木耳注册了“隐浦溪”商标,从数字化生产到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三农’,武义县是浙江山区26县之一,是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主战场。”金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化院地合作,助力科技特派员推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带动产业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江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