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月10日电(记者魏飚、许雄)10日一早,大强家常菜馆负责人乔志明就准备好了熬制腊八粥的配料:花生米、红小豆、糯米、葡萄干、薏米……“今天是腊月初八,我们熬的‘爱心粥’是八宝粥。”乔志明说。
从2010年5月29日至今,除了腊月初八熬八宝粥,这家饭店每天都会熬大米粥,为病患和需要帮助的人送上爱心。12年间,这家饭店免费施粥超过100万碗。
大强家常菜馆坐落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和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附近,规模不算太大,只能容纳七八十人就餐,顾客不少是外地来太原就医的病患和家属。对于乔志明来说,卖饭和施粥同样重要。为了保证粥的质量,每天有人专门负责熬粥。记者在后厨看到,一旁是准备饭菜的厨师,一旁有专门人淘米、开灶起锅煮粥,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五点半,暮色渐沉,餐厅服务员郭斌吃力地把刚熬好的一大锅粥放在饭店门口的桌子上,竖着的红色牌子上写着“爱心粥为患者战胜疾病添把力”“下午五点半免费发放”。“我们菜馆有15名工作人员,晚上六七点是用餐高峰,尽管人手紧张,但是每天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爱心粥’。”郭斌说。
发放“爱心粥”是老板王强的想法。王强告诉记者,2004年,他陪着父亲治疗白血病,曾在医院附近住了半年时间,平常下午或晚上只能给生病的父亲熬点粥带过去,那段时间,他饱尝了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后来刚好在医院附近开了饭店,就有了帮助别人的想法。
生意步入正轨后,王强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他和几个朋友聊天中,萌生了施粥的想法。
为何是大米粥,不是别的粥?乔志明说,因为一些病人不能喝绿豆粥,而小米粥饱腹感差,一些住院的患者吃不下饭,想吃清淡的,常来询问有没有大米粥,于是他们决定熬大米粥。
老家在山西吕梁山区的患者家属张女士这几天专门来这里打粥。她说,孩子来太原治疗紫癜,不能吃得太油腻,这两天每天喝上一碗稠稠的大米粥既清淡又管饱,能舒服一些。
一碗一碗热乎乎的大米粥,传递出的是爱心和鼓励。最令饭店员工高兴的事情是,病患家属前来告辞并告诉他们康复的消息。一位病患家属曾在孩子住院时享受过“爱心粥”,带孩子复查时竟送上了一袋米;也有人看到这份爱心,送来亲手题写的匾额。
12年来,上百名爱心人士和曾受益的病患家属前来捐米。一些爱心人士还要给饭店送钱,但是王强秉持一个原则:绝对不能收钱。
记者在饭店看到,两本“爱心粥账本”上记录着多年来为饭馆送来爱心大米的企业和个人,很多只记录着送米的日期、数量,没有姓名,有的仅仅是一个笼统的年龄、性别或身份。乔志明解释说,很多爱心人士常常放下米就走了,怎么问也不说名字。
尽管有不少爱心人士捐米,但这对于平均每天10公斤大米的消耗量来说远不够。不过,王强始终觉得发放“爱心粥”是一种爱心的传递,“算不上啥事”。他说,只要饭店开着,这件“小事”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