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2月3日电 题:技术赋能 保供无忧——直击煤炭保供一线
新华社记者王劲玉、梁晓飞
早上9点,位于霍尔辛赫煤矿井下530米处的3803采煤工作面,安全监测工人张亚南正在略显湿滑的巷道里进行机械检修,检修班的28名工人分散在整条巷道中紧张忙碌着。“检修完之后采掘班的工友们就要进来采掘了,早班还有约3000吨煤的任务量。”张亚南说。
今年四季度,由于能源供应紧张,山西省承担了全国14个省份的5300万吨煤炭保供任务,山西煤炭“双航母”之一的山西焦煤集团早早地将保供任务分解到每个煤矿、每一天的产量。作为山西焦煤集团旗下山煤国际的重要矿井,霍尔辛赫煤矿这座年产能400万吨的矿井认领了46.275万吨的保供任务。
为提高生产效率,霍尔辛赫煤矿加大了早班检修人员数量与检修效率。张亚南和他的队员们虽然人在井下,但能做到和地面庞大的工程师团队实时连线,疑难问题快速解决,前不久研发的AR眼镜实时诊断系统更是将井下的画面精确地传递到地面。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是顺利完成保供任务的有效手段,我们将工人直接送到工作面设备列车旁,缩短入井时间,提高作业人员工效和时效,并且加强主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检修时间和检修质量,提高设备开机率。”霍尔辛赫煤矿董事长李建功说。
在霍尔辛赫煤矿的主井绞车房,绞车每运行一次就可将25吨煤从井下提升到地面。这个环节目前也已经实现了自动化,过去需要2个人操作的大机器,现在只需要1个例行巡检工。
“井下实现局域网全覆盖,矿井主井提升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地面机房和井下主要机电硐室实现了无人化或减人化值守,效率的提升显而易见。11月30日单日产煤达到了1.7万吨,属于矿史高值。”霍尔辛赫煤矿负责机电的副矿长常先红说。
与井下的热火朝天不同,煤矿的井上显得很是冷清,没有机器的轰鸣声,也见不到煤炭。李建功介绍,煤矿从生产到运输实现了闭环管理,技术的提高让“产煤不见煤”成为常态。
煤矿的火车快速装车站是唯一能见到煤炭的地方,轻轻一按按钮,加有防冻液和防尘剂的精煤就整齐地装在一列列火车车皮里。
上午11点,装有3000吨电煤的火车缓缓离开霍尔辛赫煤矿驶往河南,属于煤矿的保供之旅还在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