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黄杆杆”“土蛋蛋”,村民致富的“钱袋袋” 发布时间:2021-12-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12月2日电(鱼昊)“这些加工好的秸秆要送到附近几个村子,用作牲畜饲料,这个机器一分钟就能装一袋,效率很高。”薛有忠一边操作着装秸秆回收机,一边大声说。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袋袋秸秆被装好整齐摆放,准备送往附近的村子售卖。薛有忠又去查看存放在仓库里的马铃薯种薯。“明年春节过后,地里种下马铃薯,到了丰收的季节,又是一笔收成。”薛有忠说。

  53岁的薛有忠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泉沟村村民。2017年,薛有忠成立了马年洼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自此,回收秸秆、种植药材和马铃薯就成了合作社的致富“密码”。

  提起当初成立合作社的想法,薛有忠回忆起了创业之初的那些事。

  1997年,薛有忠离开家乡去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闯荡。凭着自己的手艺,薛有忠做起了安装家电的工作。“在外闯了16年,2013年才回到家乡。这么多年也存了一点钱,辛苦是真的辛苦,但是看着自己的付出有回报,心里觉得还是值得的。”薛有忠说,也许是在外时间久的缘故,他想拿着自己挣的“第一桶金”回家乡发展,和村民们一起致富。

  “在外打工的时候,我看到当地人会回收地里的秸秆,然后加工秸秆卖给养殖户,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老家推广,就想回家以后也做秸秆加工。这样,废弃的秸秆既不污染环境,还能变成一笔可观的收益。”带着这样的想法,2017年,薛有忠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把自己在省外打工挣的40万元拿出来,再加上4名村民的入股,合作社就成立起来了。

  合作社成立后,薛有忠共流转了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大黄、马铃薯、小麦、青稞和燕麦。2018年,合作社又申请了2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秸秆加工设备。合作社每年在村里能收200吨秸秆,一年下来就有12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其他作物的收成,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

  中岭乡泉沟村距乐都区21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属浅脑山地区。这几年,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纷纷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也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了现在的87人,社员每人每年有1万多元的分红。合作社还为邻近5个村共300多人提供了临时就业岗位。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薛有忠不忘帮助村里解决困难和问题。2020年,他将村集体养殖的羊托管到了自己的牧场里,只用了一年,羊羔数量就从最初的53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只。“等母羊下了崽,新繁育出来的小羊数量越来越多,也能算合作社里养殖的一部分。”薛有忠说。

  最近,薛有忠主动带领合作社的社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带领大家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党史,还能帮助社员们拓宽思想、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薛有忠说。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对于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薛有忠有着自己的想法。“下一步我想把合作社的规模提升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厂子,地我都看好了,现在还需要筹备一些资金。我相信,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说到这里,薛有忠露出了憨憨的笑容。

  近年来,海东市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他们不忘初心,心怀家乡父老乡亲,致富思源、回报家乡,在实现致富梦的同时,积极带领其他群众共同走上幸福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