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文学家风采

知识分子的人生风采 发布时间:2018-01-04 来源:光明网

  【序跋窗】

知识分子的人生风采

——序王炳根《玫瑰的盛开与凋谢——冰心吴文藻合传》

作者:李玲(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92年8月,我还在福建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彼时王炳根先生筹建冰心研究会,受他委托,我和师妹姚向清一起到北京搜集资料,并拜访92岁的冰心先生。

  那是一个夏末的上午,冰心穿着月白色的短袖上衣,坐在家中的书桌后面。她纯净脱俗的气质点染了那间简朴的书房兼卧室,给我留下了“一尘不染”的印象。她用圆珠笔给我们签名留言,竟没有戴花镜。阳光从落地窗中照进来,洒在她低头写字的身影上,为她的素净镀上了一层光辉。这种氛围下,我觉得言语宛若尘埃,是一种惊扰。寒暄、合影后,我们很快就退到客厅,在梁启超先生手书的集龚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下又拍了几张照片,就恋恋不舍地告辞了。

  文学阅读和实际接触所产生的感动,引领我长时间地眷注于冰心研究。冰心传记,此前已有范伯群、曾华鹏的《冰心评传》,卓如的《冰心全传》,肖凤的《冰心传》,汪文顶、万平近的《冰心评传》,陈恕的《冰心全传》及王炳根自己写作的多本传记等丰硕成果。再写冰心传记,如何创新是一大难题。

  与此相对照,吴文藻传记写作的难题则是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吴文藻是留美博士,是中国社会学燕京学派的创始人,但在公众印象中,他更多是以冰心伴侣的形象出现。此前关于吴文藻研究的成果只有数量不算多的一些论文,并无一本独立的专著。王炳根分别挑战冰心研究领域成果太多和吴文藻研究领域成果太少这两个难题,二十多年沉潜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与人生,上下求索,终于成就了《玫瑰的盛开与凋谢——冰心吴文藻合传》这部史料和观点均富有创新性的力作,写出了传主在漫长人生之旅中各阶段精神演变的历程。

  这部书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提供了丰富扎实的历史资料。作者长期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冰心文学馆馆长,不仅深入解读了冰心作品,还细致研究了吴文藻的学术论文、著作,不仅谙熟冰心和吴文藻研究领域的新旧成果,还多方查阅传主档案、日记、笔记,采访相关人员,并在比较视野中广泛阅读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的资料。以史料为基础,论从史出,本书便自然具备了丰富、扎实的品格。

  这部书最令人瞩目的是吴文藻档案、日记、笔记的发掘与研究。吴文藻有每天写日记、写学习笔记的习惯,几十年不辍。抗战前的日记、笔记,因日本人入侵而遗失。共和国时期的日记、笔记,则有一大摞。相关档案资料,由本书首次披露。在作者的深入解读中,吴文藻的精神世界被钩沉出来,非常时期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伦理、师生情谊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被揭示出来。

  冰心史料方面,王炳根既善于自己去发掘新资料,也注重及时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冰心抗战时期与妇女生活指导委员会的关系、冰心在日本的文学活动与社会活动详情,都是近几年冰心研究领域刚刚涌现出来的新成果,王炳根及时吸收到这部传记中来,深化了冰心生平的研究。

  第二,贡献了前沿性的学术见解。本书从文学创作角度评价冰心的作品,从社会学发展的角度评价吴文藻的贡献,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审视冰心、吴文藻的人生,各个视角交织,形成了立体多维的丰富内涵。可贵的是,这三个角度的书写均能形成敏锐的见解,抵达学术前沿。

知识分子的人生风采

冰心与吴文藻在访学途中。

  冰心是作为“五四”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载入文学史册的。她早年的文字展示了青春女性灵魂的优美高洁,让人读来顿感“心下光明澄澈”。作者详细考察了冰心“五四”时期的文学活动,并对重要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提出或让人赞同或值得商榷的观点。关于冰心的文学活动,本书分析了其应景写作与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别,关注了冰心对待自己应景时文与心灵投入之作的不同态度。对冰心的晚年创作,研究界关注不够,作者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那些小说散文,“语言泼辣、文风犀利”“让中国的‘老读者’‘大读者’和‘小读者’,见识了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老太太的形象”。

  本书把吴文藻的学术贡献置于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发展和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广阔视野中予以关照,一一考辨了吴文藻的民族国家观与功能派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细致梳理了吴文藻不同阶段的学术思想,充分肯定其文化价值和学术贡献。这部书还详细介绍并高度评价了吴文藻着力于社会学的中国化、悉心培养人才等学科建设工作,对吴文藻上世纪四十年代与顾颉刚等人产生思想分歧并由此导致吴文藻不得不黯然中止在云南大学的人类学讲座这一事件,作了详细梳理,并把问题置于抗战这个大背景中考察,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读,也启发我们回到吴文藻、费孝通当时的学术立场来理解问题: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与正视内部各民族差异性之间并不矛盾。

  在知识分子研究方面,本书以“双峰并置”的方式来写冰心、吴文藻夫妇的传记,使得许多问题形成互文对照。本书揭示,冰心既在写作中顺随知识分子改造的等话语,又在文学翻译中舒展着博爱情怀,还在1957年“乍暖还寒”的早春中发出了批评肃反运动的尖锐言论,从而还原出了特定历史时期一个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作者既通过吴文藻敏锐犀利的言论凸显出其独立思想品格,又书写“反右”后吴文藻如何在惶惑中一步步完成思想改造。晚年冰心的名人风采、自主意识,本书不仅从创作,还首次从她的实践活动方面详尽地展开叙述。这成为冰心晚年叙事中最为辉煌的一笔。

  第三,理性审察与激情写作的融合。作者热爱他的传主,因而每能沉浸到冰心的创作境界中体会其精神风骨,深入到吴文藻的理论思考中发掘其思想精髓。

  写到“文革”结束后吴文藻面对自己所写的感言,作者的惋惜之情亦跃然纸上。写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冰心为知识分子待遇问题、为社会建设问题大声疾呼的炽热情怀,作者敬爱的情感也流淌在字里行间。

  但是热爱之情并没有遮蔽作者理性的眼光,他对问题往往能多方面进行严谨剖析,从而得出中正的结论。他能时时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审视他所尊敬的传主,并由此诘问二十世纪中国曾经出现的不合理现象,由此使得这部人物传记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带有对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问题的思考。深厚的理解、同情与敏锐的思想辨析相交织,构成了本书耐人寻味的魅力。

  第四,学术评述与艺术想象的统一。在叙述方式上,本书亦追求严谨的学术评述与生动的文学写作之间的融合,追求可信与可爱的统一。有些生活场景,如冰心创作《繁星》《春水》时期的家居生活,冰心赴美途中船上留学生们初次相见、相互寒暄的场面,吴文藻初进中央民族学院的感受,冰心、吴文藻夫妇在政协文化俱乐部一天活动的情景,作者均以“情景再现”的方法展现,并融入艺术想象。严谨的史料考证与理论思辨之间插入这些内容,在增加传记生动性的同时,并不影响作品的可信性。这是作者在人物传记写作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

  《玫瑰的盛开与凋谢——冰心吴文藻合传》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力作。第一次读到初稿,我便被深深吸引住,再看校正稿,仍然爱不释手。

  (图片均由冰心文学馆提供)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3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