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历时1000多天,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历时1200多天……随着北京市冬奥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收官,负责30多项相关工程建设工作的北京城建集团,再一次完成承建奥运工程的光荣使命。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们在双奥场馆建设中不断攻克世界级难题,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北京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说,“奥运会不只是体育项目的竞赛,也是各行各业的比拼,我们要在另一条奥运赛道展示‘大国工匠’风采!”
奥运会不只是体育竞赛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在现场参与保障的陈代华感受到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北京城建集团曾承担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内的40多项夏奥场馆及配套工程建设任务。新的奥运周期到来,我们要为奥林匹克做出新的贡献。”他说。
“鸟巢”、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等主要奥运场馆都出自北京城建集团建设者之手。随着北京夏奥会圣火熄灭,北京城建集团向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移交了3万多卷工程档案,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为首都城市建设留下宝贵遗产。
截至目前,北京城建集团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建设印记。“鸟巢”成为这家国际建筑企业最闪亮的作品。“我们进行国际竞标或对外宣介时,每次提到‘鸟巢’,对方总是肃然起敬。”陈代华说,以“鸟巢”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就是“国家名片”。
从2008到2022,从夏奥到冬奥,在陈代华看来,“两个奥运”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北京冬奥工程建设中,北京城建集团先后承接了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等场馆,以及延崇高速、北京地铁冬奥支线等重点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设任务。
“在这些北京冬奥工程中,几乎每一项都有科技创新。”陈代华说,“申冬奥成功也打响了建筑施工赛场的‘发令枪’,这也是我们和全球建筑施工企业的竞赛。”
3.5公里实现“两个奥运”的跨越
作为“两个奥运”的地标建筑,“鸟巢”和“冰丝带”的直线距离只有约3.5公里,但两个场馆所使用的智慧建造技术,却经历了15年的发展历程。
陈代华介绍,“鸟巢”是中国第一个采用BIM技术(智慧建造技术)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中,我国实现Q460E高强度钢材的国产化,一举成为高强度钢的主要生产国,也成为高强度钢在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在“冰丝带”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已经集成BIM、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先进数字建造技术,形成成熟的智慧建造理论体系。高质量的构件加工安装、高精确度的测控技术和施工偏差适时调整技术管理体系,让建设者像“造汽车”“拼积木”一般,高效快速地建造奥运场馆。
正如“鸟巢”的建设助力实现了高强度钢的国产化,在“冰丝带”建造过程中,北京城建集团与生产厂家联合,实现了高钒密闭索的国产化,并成功应用于“冰丝带”索网施工中,填补了国内大吨位、大面积索网同步张拉的技术空白。
北京冬奥场馆建设中的创新不止于此。国家速滑馆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34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24项,制定地方标准1项;延庆冬奥村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4项……
“我们用15年走完3.5公里的路程。跨越‘两个奥运’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飞跃。”陈代华说。
继续充满激情努力奔跑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80天,北京城建集团在完成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后,建设者们纷纷加入场馆运行团队,参与赛事保障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和场馆建设同样重要,我们依然不能放松。”陈代华说。
“奥运工程是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和共享发展的重要阵地。在这些奥运工程建设中,我们的智慧建造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带动了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提升,由此形成了高效的项目全过程供应链。”陈代华说,“着眼未来,还要继续充满激情,努力奔跑。”
在陈代华看来,奥运工程建设给未来工程建设带来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科技创新,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和共享发展,这与“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不谋而合。
“参与‘两个奥运’场馆建设,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自信。”陈代华说,“两度与奥林匹克结缘,生逢伟大时代,建造伟大工程,是中国建设者的幸运。我们要通过工程建设,带动建筑科技前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让企业发展红利惠及大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社记者孔祥鑫、张骁、董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