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题:大国长剑划出壮美弹道——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提升核心军事能力记事
新华社记者李兵峰
“点火!”一声令下,长剑傲立。
小雨淅淅沥沥,大山里的发射训练场战车轰鸣。火箭军某旅发射三连二级军士长王光庭娴熟地奔波于数个号位,圆满完成一次模拟发射。
展开设备、起竖导弹……一整套导弹发射流程,原本一个发射单元完成,现在由他“单枪匹马”进行。
大国长剑,浩荡东风。王光庭所在旅,是全军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被誉为“常规导弹第一旅”,在同类部队中发射导弹数量最多、执行重大任务数量最多……
王光庭说:“全旅在中高级士官中开展‘全员全岗’极限减员训练,为的是实现‘人人过硬、架架能打、整旅胜战’的目标。”
剑指苍穹,将王光庭的记忆拉到3年前——
2018年1月3日上午,中央军委举行开训动员大会。王光庭所在旅官兵整齐列阵,在分会场聆听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
“平时就是战时、训练就是打仗。”回忆当时情景,王光庭激情满怀,“训令就是方向,我们必须落实到全要素、全岗位。”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该旅官兵砥砺前行——
探索创新“交叉换岗、多专多岗”训练模式,按照“新兵精通本岗、士官兼顾他岗、骨干覆盖全岗”标准分层施训,催生出大批“金手指”“瞄准王”“全能手”;
深入推行速度、精度、准度、难度、强度“五度”训练考核标准,开展精准操作基本功、精准指挥控制、精准把关“三个精准”训练;
常态开展“练到极致、挑战极限、创破纪录”活动,成立“先锋创新组”,研制推广检测装置、导弹快速吊载法等成果,大大提升训练效果……
“点火!”一声令下,长剑引弓。
野外训练场,旅长刘西洋带领指挥所,完成了一次发射指挥训练。
刘西洋带领这支导弹部队,阔步强军之路,时刻不忘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要在提升战略遏制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提高备战实战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听从统帅号令,投身强军实践,是我们全旅官兵的行动自觉。”刘西洋说,这些年全旅对标“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标准要求,围绕提升慑战、能战、止战、胜战的战略制衡能力,不断爬坡过坎,始终保持可信可靠的临战状态。
“点火!”一声令下,长缨“飞天”。
导弹阵地上,发射三营排长张子侬带领发射单元,完成火力突击演练任务。
去年底,他们这个发射单元,在大漠戈壁发射了一枚导弹。看着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写进旅史馆“号手墙”上,张子侬流下了泪水。
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亲手发射导弹是每个人的梦想。
“正是这些号手,托举共和国长剑腾飞。‘号手墙’象征荣耀与希望,承载着历史与责任。”旅政委周吕胜说,“我们要时不我待、奋力前行,让每次训练实现能力突破,每次发射实现战斗力跨越。”
梁超、王泽民、周晓林……号手就位!“号手墙”上,写下了中国第一代常规导弹号手名字。
28年前,一群青年官兵用圆木、松枝等搭起“创业门”,开启我国常规导弹部队发展篇章,创造了当年组建、当年成功发射导弹的历史。
今天,一茬茬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潜心磨砺打仗本领,时刻保持“人在号位、弹在弦上”状态,接续书写“打击精度最高”“反应速度最快”等记录。
王保才、查显发、李明东……号手就位!“号手墙”上,写下了一批批威震敌胆的号手名字。
某任务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海域进行的导弹发射训练获得圆满成功。时隔一年,他们再以多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的佳绩,完成向东海和南海海域发射训练任务。
今天,从戈壁到海疆,从大漠到雪域,这个旅实现从单纯实弹发射到复杂困难条件下战斗发射,战略打击能力不断攀升。
李雄、郭城春、唐立……号手就位!“号手墙”上,写下了上级临机抽点发射单元号手的名字。
“那年,旅里受到军委表彰,我带着特殊荣耀履行特殊使命。”三级军士长李雄回忆,在一次演习中,所在发射单元被上级临机抽点发射,圆满完成任务,实现了“指哪打哪”目标。
今天,他们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把践行强军目标细化为上百条具体措施,不断实现武器性能、打击精度、突防能力新跨越。
莫徐建、曹顺、攀福伟……号手就位!“号手墙”上,写下了昂首阔步新时代号手的名字。
在一次演练中,莫徐建镇定指挥发射一枚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今天,他们精心铸剑、潜心砺剑、敢于亮剑,不断实现从“抽组发射”到“抽点发射”、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努力实现从“能打弹”到“能打仗”、从“能打仗”向“能打赢”的嬗变。
“点火!”暗夜下,一波连续火力突击训练,在南国密林悄然展开。
牢记统帅嘱托,这支导弹劲旅弦满弓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