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百义(长江文艺出版社原社长)
樊希安的长篇小说《十一中队》(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用生动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一批特殊岗位上的英雄,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小说中所描写的“十一中队”,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国防建设需要而组建的基建工程部队兵部队。这支部队肩负特殊使命,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承担繁难险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十一中队》中写到的这支按照军队编制组建的基建工程兵队伍,主要在大漠边缘嘉峪关外的镜铁山中,为酒泉钢铁公司建设矿山、提供矿石。十一中队官兵将海拔5000多米的镜铁山作为驰骋的战场,来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他们主要负责承担矿山建设中最艰苦、最危险,也是工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竖井、天井、斜井和平巷的开凿任务。这群主要来自农村的战士,在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的镜铁山中,每天轮流下井作业,用战士们自己总结的顺口溜形容,就是:“上班一身水,下班一身冰,走路咔咔响,像个铁甲兵。”巷道里工程地质情况复杂,不时会出现塌方、冒顶、残炮、盲炮、断钎、透水、漏水、泥石流、矿车掉道等多种不安全因素。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一个月才拿几元津贴费。但是,这支亦工亦兵的特殊队伍,继承了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苦和累且不说,就是面临牺牲也毫不畏惧。在一次运输罐笼坠落事故中,11名战士全部牺牲。虽然坠井事故让幸存的战士感到悲痛和恐惧,但他们无一退却,继续奋战在矿洞深处。
奉献和牺牲,是这批基建工程兵战士共同的主色调。作者还写出了每一位英雄共性中的个性,描绘出属于那个时代色彩斑斓的风景。因为那批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经历、学历和性格禀赋的战士走到一起,在工作和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产生一些碰撞。作者在描写部队军事训练和矿山开掘的同时,着重写出这批官兵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同追求,呈现了他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刻画了一批伟大而平凡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十几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代理指导员王永学、中队长牛幸娃、“工改兵”工程师金昌浩为代表的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的指战员;一类是抗美援朝老兵“老霍头”,老红军夏云龙等一批曾经在战火中淬炼过的老战士;一类是女军医苗丽萍、护士杨玉琼等年轻的女兵。在这些人物中,王永学与牛幸娃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中心人物。他们都是来自农村的青年,把参军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机会。王永学参军前已有初中学历,有思想,有辨别力,善解人意,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作为孤儿的牛幸娃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参军后吃苦耐劳、敢打敢拼。他们你追我赶,相互竞争,共同进步。之间虽然有误会、有冲突,但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最终成为坚毅、果敢、成熟的优秀指挥员。小说还写了一批让人读后难以忘却的普通战士,如“铁匠”苏明远、“理发匠”王玉波、“编织匠”慕古秀、“机灵鬼”申力明等。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挖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在十一中队的英雄群像中,苗丽萍等几位女性的形象尤其富有色彩。她们的身上不仅蕴含着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而且因为她们的人性光芒让寒冷的镜铁山涌动着生命活力。大学毕业的女军医苗丽萍飒爽英姿、敢爱敢恨,她主动要求来到镜铁山矿区当医生,“要陪伴牺牲的姐姐和重情重义的老金”。朝鲜族工程师金昌浩是苗丽萍姐姐苗淑娟的男友,姐姐为探矿牺牲在镜铁山时,苗丽萍只有7岁,是金昌浩将她带大并领进了部队。但金昌浩多次拒绝了她的表白,担心被人误会。历尽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之间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爱情,让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的光辉。女护士杨玉琼单纯活泼、能歌善舞,但婚恋一波三折,最后与中队长牛幸娃结合。学音乐的大学毕业生夏玉珠,多才多艺,是老红军夏云龙与裕固族姑娘的爱情结晶。司务长刘柱锁冒着冰雪和生命危险为中队采购食物,他的托勒牧场之行赢得玉珠的芳心。
对于笔下的这些人物,樊希安充满了真挚的感情。他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书写和塑造,以文字为英雄塑像,从而使得人物个性突出、形象丰富饱满,作品始终充盈着英雄的气概和精神的气息,不断给人心灵的震撼。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06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