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引发热议 汉字鼻祖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17-12-28 来源:光明网 人民网-人民日报

  12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举办发布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就“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展开讨论。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古老的中国文字实现了中国记忆到世界记忆的升级,向世界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100多年前,清代学者王懿荣在被称为“龙骨”的中药上,发现了一些神奇的刻纹。这些刻纹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这就是汉字鼻祖——甲骨文。

  距今3000余年的甲骨文既是研究汉字发展和中国早期历史的宝贵材料,也是我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甲骨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商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林沄说:“比如从‘璞’字的刻写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采玉的情景,在哪里能找到玉石、用什么工具开凿等。”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介绍,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至今近120年以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单字量约4400个,可识可读可厘定的约2400个。从海内外甲骨藏品的家底摸查,到编著集成性文献《甲骨文合集》,再到构建数字化甲骨文字库……近年来,殷墟甲骨正得到更为全面精细的整理与研究。

  “在世界文明史上,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过自己的文字。然而历经千年,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与它们所代表的文明一样,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湮没,而唯有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表示,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之后,更重要的是继续做好甲骨文研究、破解古文字难题,做到“绝学”不绝,“冷门”不冷,让古老的汉字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做好甲骨文的整理、研究与保护工作是文物工作者的时代担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甲骨约23000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故宫对这些院藏甲骨已经展开了专门的保护与整理研究工作。甲骨文的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进一步加强各甲骨收藏和研究单位的协同合作,也为今后面向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的甲骨文宣教和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让甲骨文从书斋走向大众,从“绝学”变为“显学”,还要在普及上下功夫。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通过组织名家撰写甲骨文科普读物和教育读物,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专题展览,图书馆举办名家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甲骨文知识进行推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宣传普及,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民众关注甲骨文的热情,推动甲骨文焕发生机、代有传人。”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