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学文(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话剧《太行》连续演出了四十多场,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喜爱与欢迎。
《太行》讲述了太行山深处的神仙居村,在数任村支书带领下,坚持数十年,克服了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终于开通了出山之路的故事。
尽管该剧的创作经过了充分的艺术想象与虚构,但却是建立在扎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在山西有许多类似的故事。人们所熟知的右玉,就在历任县委书记的带领下,坚持植树造林60多年,终于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陵川县锡崖沟,也像右玉县一样,环境恶劣。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锡崖沟开通了悬挂在太行绝壁上的挂壁公路。这些公路的修建均非一朝一夕之事,真正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太行》正是依据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创作的。它洋溢着浓郁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是一部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艰难险阻,顽强拼搏奋斗,取得胜利的动人之作。
就艺术创作而言,仅有好的生活素材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生动感人的艺术表达。在重大题材的创作中,往往执着于对事件的交代、理念的呈现,而忽略相应的艺术表达,这就会使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感人的力量。话剧《太行》能够持续受到观众的欢迎,应该说在重大题材创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成功。
首先,在整体结构中,该剧注重强化精神性表达而弱化过程性叙述。这并不是说可以忽略叙述,而是说,在叙述过程中要有所选择——回避繁杂的情节,在勾画出基本的故事之后,突出能够显现精神内涵的内容。如其核心情节首先展示的就是主人公舍弃了南方舒适生活与副县长职务,被县委调回村里担任支部书记。作品强调的不是这一“过程”,而是突出主人公与乡亲们之间的感情,以及他带领大家开山修路的决心。剧作突出的是这一行为的精神支柱——“爸爸说过,这路一定要修!老子修不通,儿子修,儿子修不通,有孙子!祖祖辈辈修下去,总有一天,咱神仙居的人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天日,过上好日子!”由于注重精神世界的表达,作品的叙述空间丰满起来。
其次是在叙述中,多时空交叉统一在同一个舞台时空,形成了过去、当下多线索叠加的新时空形态。《太行》至少有两条线索交叉叙述。一条是现实的,表现的是今天。正在规划的高速公路将穿村而过,需要迁移村民们的坟墓。但是,神仙居村民,特别是老村长等人坚决不同意。他们不愿惊动为修路而牺牲的英雄们。这一设计,既表现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与神仙居村民朴素的情感,也强化了推进情节的“戏剧矛盾”。从作品的时间来看,也使“历史”延伸至“现实”之中,构成了“现实时空”。另一条线索,作品的主体是“过去”,主要表现当年神仙居村是如何艰苦奋斗修通出山之路的历史,需要展现“历史时空”。两条线索、两个时空交叉叙述,形成了表现不同时期事件的多时空舞台形态。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舞台空间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如全剧一开始即是神仙居村委会讨论迁坟的问题,戏剧情节却是由迁坟引出的当年修路的故事。这样,现实中的主人公等就同时出现在“过去”时态的场景之中。这种出现并不是简单的“在场”,而是要“进入”当年的情境,参与到过去的事件之中,把现实与历史中的时空交融在一个重建了的舞台时空中,从而改变了按时间叙述的单一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预期。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超越现实时空的“参与”,其切入点是情感。往往是剧中人物情绪起伏、情感浓郁之时使“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叠加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舞台呈现中,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统一,丰富了作品的表现手段。尽管我们说《太行》是一部话剧,但在呈现方式上吸纳了许多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其表现力丰富起来。作品非常注重音乐的介入。话剧对音乐的运用是常态。但就《太行》而言,音乐已经超出了一般形态,成为构成作品表现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如表现开山劳动的场景,采用了“夯歌”的形式,以强化精神的力量。作品还设计了一个没有台词却非常重要的人物——树根爷爷。他的出现往往与一把唢呐相关。在这里,唢呐既是乐器,也深化了舞台的表现力。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唢呐的演奏视为超越“过去”与“当下”的另一种时空——自然力量的时空。大自然亘古至今运行,显现出超人的力量。但人与自然在合一的存在形态中也发生着博弈。如果这种博弈没有违背人与自然之间的同一性,自然往往会厚待人类。唢呐正是大自然存在意义的音乐性显现。它的出现不仅强化了舞台的抒情性,也使作品具有了某种哲理意味。
《太行》在舞台设计中突出了雕塑的造型功能。如舞美,设计了层层叠叠的山峦,努力呈现出雕塑的造型感。“过去”人物的服装亦极力体现“山”“石”的特点。在演出过程中,往往定格,形成山一般的雕塑形态,以群雕的方式强化人的内在精神。舞蹈是《太行》最重要的艺术元素。这一点对话剧而言是大胆突破。《太行》中的舞蹈并不是点缀性的,而是渲染气氛、调动情绪、推进情节的重要手段。作品一开始即以一段舞蹈表演来强化太行山的险峻,以及人们生活的艰难。这些不同艺术手段的使用,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抒发与精神世界的表达,突出了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而使观众在了解故事的同时,被这种亘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华民族身上的精神所感动。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