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8日电 题:数字 绿色 融合——从中国质量奖榜单读懂三个“信号”
新华社记者屈凌燕、马剑、魏一骏
在16至17日举办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在这一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榜单上,数字引领、“双碳”绿色动力、生产服务融合这三个“信号”呼之欲出。
数字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国布局1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聚焦物联网转型,建设4座延伸至下游产业链的智慧工厂,建设自主数据中台,实现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数字化在京东方创新驱动质量管理发展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东介绍,实现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者、并跑者到全球领跑者的转变,依靠的就是质量优势和持续的创新突破。
全球疫情背景下,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广泛应用,给质量管理提升等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我观察到,在疫情期间不少中国企业建立的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李效良说,这些数字驱动的生态系统不仅对接需求与供给,增强生产环节的柔韧性,而且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产品创新。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表示,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数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被充分激发,以数字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双碳”承诺促进动力变革
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获得者、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表示,质量一流的工程,是绿色可持续、有创新技术支撑、有质量文化引领、能够带来美好体验的工程。
“中国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这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方向。”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表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同时,低碳标准也将催生技术进步,以倒逼的形式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能源电力的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透露,过去1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9.4%提高到15.9%,增速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3.6倍。
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伯纳德·金多兹用谚语“独行快,众行远”形容人类集体参与促进碳中和的必要性。“我们将面临诸多挑战,现在就该行动起来。”
从高质量产品到高质量服务
“高质量”的内涵从实体产品延伸到服务,成为今年中国质量奖传递的另一个鲜明“信号”。今年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质量奖,这是国内港口企业首度获此殊荣。
在一体化生产经营中,宁波舟山港探索出内部改善为主、内外部相互促进的港口高质量发展路径,形成了“一核四共双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如今,宁波舟山港已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港,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看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升、服务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以及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带动能力的增强。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需求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供给与需求更好匹配。”姜长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