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0日电 题:峡口“引路人”
新华社记者俞菀、齐琪
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峡口镇,因地处深山峡谷之口而得名。位于镇南的峡口小学,接收了当地众多留守儿童。18年来,当地先后有29位退休教师,义务结对帮扶该校数千名留守儿童,使他们拥有了热爱、树立了信心、懂得了坚强。
“我去派出所,把孩子要回来”
5点起床,赶6点的公交车到学校,8点30开始上课,12点30回家吃午饭。这是耄耋之年的王石心老师依然遵循着的工作时间表。
2001年,王石心成为峡口小学特聘的“校外辅导员”,一直与学校师生们保持着紧密联系。
“有一天,听说有个学生被送进派出所了。我马上去问学校老师,说是因为偷了东西。这个小孩,父母不太管的。我就说,我去派出所,把孩子要回来。”这个叫小陆的孩子,成了王石心退休后第一个帮扶的留守儿童。从矫正行为习惯开始,到教孩子练书法、学乐器,假期带他出去游学……一年后,小陆发生了明显变化,也不再偷东西了。
“很多孩子,其实就是失去了信心。帮他们树立起信心,变化就会非常快。”小陆的经历启发了王石心,能让孩子们快乐并产生进步的事情,就是老师们该做的事情。
于是,从2003年开始,王石心决心做好两件事:把退休教师们组织起来和峡口小学的留守儿童结对;以培养兴趣爱好为抓手加强孩子们的校外教育。在峡口小学历任书记、校长的支持下,场地、器材逐步到位,每周一次,每年暑假两周,孩子们都可以免费参加由退休教师教授的书法、声乐、门球等8大类课程。
18年来,这项善举从未停歇。先后有29位退休教师参与结对帮扶,数千名留守儿童在校内外都得到更多的关心呵护。“很多缺爱的、缺少行为规范的孩子,可能差一点点就会走上歧路。我们当老师的,就是要在这个‘差一点点’的时候帮一把。”王石心说。
“要把学生变成自来水”
“师母的病好点了吗?徐老师放心,我们每天都在坚持训练。”峡口小学六年级学生许卿洋,托记者给他的门球教练徐初一捎带一句话。10月份就要参加比赛了,许卿洋和其他门球队的孩子们,课后都会自发组织训练,借不到器具就用树枝搭门框。
很难想象,这些孩子曾经非常叛逆,有的没日没夜窝在网吧。直到加入了退休教师徐初一组织的少年门球队。
2007年,徐初一接替王石心成为新一任峡口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行动的组织者。他与爱人一起教授门球课,帮助孩子们捧回了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冠军奖杯。
“这个运动,学生们很喜欢,一打就上瘾。在运动中跟孩子们做心理沟通,点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每一个闪光点。”徐初一说,“当老师,不是一桶水灌一杯水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变成自来水。”
“留在球场上,才有机会打败别人。”峡口小学六年级学生殷宇豪,一直记得徐初一说的这句话。他说,退休教师更像严厉的长辈,“他们总是很讲规矩,不仅仅是赛场上的规矩,也有待人处事的规矩。”
除了特别讲规矩,还特别认真。手写的歌本曲谱、手抄的好词好句、学生的训练考核表……在受访的退休教师家中总能看到这些东西。
“我们很多退休教师,本来不会拉二胡,不会打门球,为了教学生,就去老年大学里学,学好了再来教,不懂的就请教懂的人。我们也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客观困难总是存在的,但我们可以用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徐初一说。
“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做老师的终身职责”
2018年,70岁的退休教师谢根友,成为第三任峡口小学留守儿童帮扶行动的组织者。“这个团队都是义务上课的,谁提物质要求谁退出,这是我们的‘行规’。”谢根友说,“关心教育下一代,是做老师的终身职责。”
今年65岁的退休教师祝爱琴,去年应邀加入了退休教师帮扶团。“做这项工作,我会一直坚持到不能动的那天为止。”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留守儿童,包括祝爱琴在内的许多退休教师,把带孙子孙女的任务交给了老伴儿。“学到老,教到老。孩子们给我向上的动力,我再把这种动力传递给孩子们。”
一代又一代退休教师,已经成为峡口小学重要的教育财富。“我们都要向老教师们学习,通过他们带动更多在职教师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中。”峡口小学校长姜玲说。
2021年教师节前夕,有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大老远跑来看望徐初一。临走时,峡口起了夜风。75岁的徐老先生坚持把大家送到路口。踏上归途,通过汽车后视镜,大家依然能看到他在那里驻足目送。
峡里风急,幸有良师掌灯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