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日电 题:“石榴花开”映天山——新疆各族群众共筑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新华社记者于涛
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一张4个民族、27个孩子用过的摇床,记录了当地很多人的美好回忆。村民海拉提·托依百克和周连龙都用过这张摇床,他俩不仅是邻居,也成了好兄弟。周连龙说,多年以来,村里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扶持、互相照应,就像共用摇床一样,亲如一家。
海拉提·托依百克说,爷爷年轻时为了带自家孩子便找人制作了这张摇床,没想到它后来成了村里人带娃的“宝”,谁家生了孩子都要借去使用。半个世纪以来,用过这张摇床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孩子,现在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48岁,最小的才3岁。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密切交往、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边疆稳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当前,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建设和谐幸福家园,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开遍天山南北。
新疆各族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密切。长期以来,在你来我去的交往中,在发自真心的交流中,在团结和睦的交融中,新疆各族群众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深化了友谊。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农民赛麦提·艾合麦提和李晓林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彼此信任、互相扶持,从而实现了共同进步、同奔小康。
赛麦提·艾合麦提和李晓林都是养牛专业户,长期买牛卖牛,往来频繁,两人日益熟悉并结下深厚情谊。一次,李晓林的牛病了,一个求助电话后,赛麦提·艾合麦提立即上门送诊送药;还有一次,赛麦提·艾合麦提资金周转不开,李晓林来到他家中,放下钱就走……十多年来,两个人互帮互助,两家人已熟络得像亲人一样,每到除夕、古尔邦节等节庆日就是两家人大团圆的日子。不仅如此,他们两人还共同组建了牧业合作社,每人每年都有数十万元的收入,实现了增收致富。
新疆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当前,新疆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农业、信息产业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新疆企业成为国内行业“龙头”;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新事物、新气象引领着一批“80后”“90后”新疆各民族青年“创客”,循着互联网时代的脉搏,逐步走进全国网民的视野。
麦吾兰江·图尔荪和宋恺是喀什地区喀什市小有名气的文化“创客”。最早时,麦吾兰江·图尔荪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专门推广喀什的美食美景;宋恺是一名职业摄影师,一直用镜头讲述家乡喀什的发展故事。一次偶然相遇让这两名“90后”感觉志趣相投,随即他们共同经营起一家“创客”公司,通过在网络上发布短视频、照片等形式,展示喀什的乡土文化。宋恺说:“我们俩的‘专攻’方向正好互补,公司名气也随之越来越大,今后我们会努力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全国各地网友听。”
新疆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政系教师欧文希上课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同学们谈生活变化、谈切身体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同学们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亚维勒克村亚维勒克幼儿园,为让孩子们尽快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周丽娜想了很多办法。她常常制作有趣的教具和生动的学习卡片,把孩子们喜欢的文体活动搬进课堂,在互动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周丽娜说:“我希望各族儿童更多地学习、熟悉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让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良好素养伴随着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