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万家灯火 更护人间烟火
——国网江苏仪征市供电分公司周维忠30多年坚持为群众办好事
郑晋鸣 郑露莎
30多年前,他成为一个农村电工,为江苏扬州仪征市沿江村的家家户户送去生活中的光明;30多年来,他是村里五保老人的“电儿子”,是残疾青年的“电爸爸”,为孤困家庭送上生命中的光亮;30多年后,一支以他姓名命名的“周维忠党员服务队”成立。
维忠——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周维忠忠于做好事,而且一做就是一辈子。手捧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的周维忠,就像当地百姓心中的“光”,传递着人间温暖。
电先生:守护万家灯火
夏日的沿江村,走在乡间小路上,见不到几个年轻人。
进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的周耿兆老人,89岁的他已经有点耳背,但提到周维忠的名字,二话不说就竖起了大拇指:“他,特别好!”
怎么个好法?这些年来,村里孤寡老人来店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记的是周维忠的账;村里残疾孩子来要零食吃,记的是周维忠的账;连周耿兆家交电费,也是周维忠帮老两口跑的腿。“他是党员,我们都信他!”周耿兆说。
这份信任,变成了周维忠抽屉里满满当当的150多本银行卡和存折。
2010年的农忙时节,帮村民加工粮食的周本来忙得没时间去城里缴纳电费,又担心断了电,影响粮食加工,两头犯难。“我帮你去交电费吧。”就这样,周维忠收到了第一本代缴电费的存折。
事情传开了,交到周维忠手中的存折也越来越多,到了2011年,沿江村1300多户人家,有超过700户村民把代缴电费的存折或银行卡交给周维忠。十多年过去了,上千万元的支出,从未有人向周维忠要过收条,这不是信任,还能是什么?
做电工30多年,周维忠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先生”。2008年,周维忠相继被评为扬州市劳动模范和江苏省劳动模范。2020年11月,周维忠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表彰。“劳模”,已经成了周维忠的“代号”。
2016年的夏天,长江汛情紧张,长江大堤沿江村段出现险情。“我记得很清楚,2016年6月30号和7月1号这两个晚上,水势汹涌,一处高压电出现问题,必须有人蹚水过去把电闸拉掉,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周维忠党员服务队”队员朱正稳回忆道,当时看着已经快到肩膀的急流,大家都踌躇着不敢下水,周维忠二话不说,抓起工具就跳了下去,蹚水到险情点,排除了风险。
因为一盏灯火,周维忠开启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1998年,因为唐永富欠缴电费多月,周维忠第一次走进他的家。破裂的墙壁、漏光的屋顶、空荡荡的室内、臭烘烘的环境和蹲在角落里的孩子,让周维忠震惊了。唐永富向他诉说着生活的艰难:自己患有眼疾,右眼已失明、左眼视力也不好,儿子唐久亮和妻子刘秀兰分属二、三级智障,毫无劳动能力,一家人就靠他种点田糊口。
走出唐永富的家,周维忠久久难以平复心情,如何合法合理地给唐永富家通上电?他决定帮唐永富垫付电费。“我小时候苦过,知道这日子有多难,要不是19岁那年被组织培养成电工,就没有现在的我。”为了让唐永富安心用电,他编了一个“国家为困难家庭补贴电费”的善意谎言。此后,从1家帮到了15家,30年里,仅交电费一项,周维忠就无偿垫付10万多元。
电儿子:点亮人间烟火
一进周维忠的家,就看到整洁宽敞的院子、两层高的农家小楼,典型的江苏农村小康家庭模样。但再往里走却发现,屋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二楼的几个房间还是毛坯,堆放着杂物,连招呼客人喝水的茶杯,都是购物时的赠品,家里头最值钱的,也许就是周维忠一柜子的荣誉证书。
周维忠的钱都花哪儿了?记者在唐永富家里找到了答案。炉上的锅里正溢出肉香。“这是周维忠送来的肉。”唐永富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家里,一边指着家电家具说,“床,周维忠送来的;柜子,周维忠送来的;桌椅,周维忠送来的……”
那天,村里五保户桂德久的桌上,也放着周维忠送来的新鲜猪肉。
多年前,老桂突发肾结石,疼得躺在床上说不出话,周维忠上班经过他家时,发现平素习惯早起的老人大门紧闭,觉得不放心,推门进去发现老人疼得蜷缩在床上,赶紧送他去了医院,确诊后在医院照顾了桂德久老人一周,直到老人康复出院。从此,老桂多了一个“电儿子”。
2019年正月十三,是扬州传统习俗中的“上灯节”,老桂家灯火通明,周维忠给从来没有过过生日的桂德久操办了一场80岁寿宴,邀请了乡邻远亲来拜寿贺喜。
“大家认我这个党员的身份,我就要有个样儿,要把乡亲们的每件小事都当大事、要紧事办好。”周维忠说。
电队长:聚起真金烈火
出钱又出力,这么多年,难道就没想过放弃?“想过,因为真的太难了,还连累家里人一起吃苦。”说起这些,周维忠眼里泛起了泪花。
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都要花钱,作为一名普通农电工的周维忠,工资也才千把块钱,这些年为了垫付电费和照料困难户,家里早已捉襟见肘了。
“我怎么能放弃?怎么会放弃?要是我放弃管老唐他们,我这辈子都不会安心的。”抹了眼泪,周维忠的眼神温柔而又坚定。
温柔,是他想起了儿时靠吃“百家饭”长大的光景:“没有‘百家饭’,我也许就饿死了;没有‘公家饭’,我更过不上现在的生活。”善良的土地,养育出善良的周维忠,满怀感激的他,只有一个念头:回报。
坚定,来自内心“信”的支撑。“他们信我,我就要守信。”周维忠说,一旦开始了,就不能放弃,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群众的承诺。
从一人,到一家人,再到一支队伍,周维忠从星星之火聚成了一束光。2011年,仪征市供电公司党委成立“周维忠党员服务队”。十年来,队员不断调整,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诚初心。
在沿江村路边的一个配电箱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周维忠的服务卡,上面印有他的照片、电话。“每个队员都有这样的服务卡。”队员朱正稳告诉记者,服务队将新城镇供电区域进行划分,每人承包一片,留下电话号码,方便用户联系,“用电有问题找我们,生活有问题也能找我们。”平时服务队经常带着工具走村串户,不仅帮助客户和乡里乡亲检修设备和照明电线,还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维修房屋、收割庄稼……
一个人要做点好事不易。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付出、奉献,把温暖送到身边每一个角落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周维忠做到了,那是一寸一寸延展的光,一直照向很多很多人,包括他自己前行的路。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7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