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科技教育

作业减下去 能力长上来 老师如何答好这道新"考题" 发布时间:2021-08-19 来源:人民网 光明日报

  【新闻调查·关注学生双减负2】

  “感觉学校布置的暑假书面作业比以前少了。可未来要中考、高考,说实话,我有点担忧。”作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妈妈,张薇最近一直在关注“双减”的相关信息。

  但想想此前孩子每天至少两套试卷、数页练习题,常常写到晚上十点多,张薇又觉得“应该举双手赞成减负”。

  像张薇这样既担心孩子落后,又心疼孩子负担太重的家长不在少数。“双减”政策发布后,“减轻学校作业负担”受到普遍关注。它就像一根线,一头连着家长学生,另一头连着学校老师。

  按照“双减”政策规定,学生作业不得成为“家长作业”,老师不得布置超过规定时常的作业。如此一来,老师和家长有怎样的感受与期待?既要减少学校作业,又要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们将拿出哪些“高招”,顺利完成这个新“考题”?

  家长:原来抱怨“写不完作业” 现在“害怕孩子跟不上”

  “每天放学都是写不完的作业。可孩子连题目里的字都认不全,怎么做?”小未妈妈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孩子班级群前段时间的页面,群里有数学、语文、英语等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试卷、打印好的练习题、标好页码的习题册……还有老师在群里特意强调,需要家长“督促”孩子订正试卷。

  “我们自己工作压力也大,还要抽出一个人专门辅导孩子做作业。我家小孩才三年级呀!孩子累,家长也累。”回忆起过往,小未妈妈忍不住吐槽。

  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郭学萍坦言,此前确实存在一些老师过量、机械布置作业的情况,靠让学生延长作业时间、增加作业量取得好成绩。“比如错字重复抄写20遍,生字扩词三组,有的字甚至无法组三个词……有些学生明显越做越差。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动动脑筋。”郭学萍说。

  除了部分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外,教师布置作业失当,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现象也常被家长抱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不得不越俎代庖,替孩子完成。

  郭学萍自己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老师要求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回家制作不倒翁。“一个幼儿园小孩,哪里会做什么不倒翁?不仅蛋壳挖孔需要高超技艺,后期的‘填沙平衡’更是个高难度活儿。”郭学萍和爱人忙了一晚上,也没能让“不倒翁”不倒,最终只能让孩子把“半成品”带到幼儿园交差。

  “双减”政策减轻了家长负担,不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让家长批改作业,取消手机打卡等都让张薇松了一口气。但想到以后学校作业变少了,张薇打算买几套市面上流行的课后阅读和学习材料,作为学校内容的补充。“怕自家孩子落后,跟不上。”

  “害怕孩子跟不上”的担忧,让不少家长“自觉”给孩子加码。学校作业少了,孩子却没能真轻松。对此,郭学萍表示,家长自我加压未尝不可,但切忌“压力失度”。

  教师:自我“增压”,把原来批改作业的时间拿来提升专业能力

  上学期期末,郭学萍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位老师分享2021年1月最新《六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密密麻麻的试题排版让郭学萍觉得“眼累”,细读题目,又觉得“心累”。

  把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用来做对话填空练习,没有多少考查价值;作文题《我是创文小主人》,连老师都不明白“创文”是什么意思。“试卷净出些边边角角的题目,而不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也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郭学萍说,“整张试卷有为难老师和学生之嫌。期末考试,教书人和出卷人是‘陌路人’,这是最可怕的事。”

  由于出卷人和教书人不一致,导致“学的简单考的难”,这让老师不敢放低要求。为了应对考试,老师自然要选择在作业上加压。

  新出台的“双减”政策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这对老师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不分快慢班的情况下,课堂有限的45分钟里,只能照顾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觉得‘吃不饱’,接受能力差的‘吃不下’。作为老师,肯定得通过作业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让学得快的学生巩固知识,学得慢的学生跟得上进度。现在要求减少作业,为了让有限的作业发挥最大作用,老师花的心思只会更多。”初中英语教师娟子说。

  “如何平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成绩提高与作业量减少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老师们需要好好把握的问题。”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教学辅助中心主任、语文教师孔冰认为。

  郭学萍认为,“双减”给孩子减负,实际上是给老师“出考题”,老师也要自我“增压”。“增压”就是把以往批改作业的时间拿出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作业,形成良性循环。课堂上要精讲精练,分解教学目标,化整为零。老师还要多学习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布置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的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选择性。

  目标:从“眼中有作业”向“心中有学生”迈进

  “双减”政策实施后,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90分钟。为了保证各科的平衡,清华附中永丰学校采取年级组、备课组统筹的形式,规划各科作业布置的安排。

  学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做了个性化、弹性化、多元化作业的尝试。比如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鼓励喜欢摄影的同学用图片,喜欢绘画的同学用画作,逻辑性强的同学用思维导图等来呈现。

  作业量减下来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提升?“学校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力和展现力,强化高效课堂构建。语文课上,老师会定期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指导学生把讨论的思想成果做成思维导图、小海报、PPT,轮流上台展示。还有读书分享会、头脑风暴、写作训练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孔冰说。

  郭学萍发现,有些学生回家做作业反而容易“磨洋工”,尤其是写作文,所以她主张作文就在学校写,学生写作遇到问题,老师能随时解决。“用一堂课练习作文,不用写一整篇。可以加强片段练习,写人分解成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一个片段10~15分钟就能完成随堂练。”

  “还可以组织小比赛,比如生词默写赛,如果全对就可以获得一张作业免写条或其他小奖励。学生会自我激励,自主地去完成记忆生词的任务,让学生用内驱力来实现自我提高。”郭学萍举例说。

  18年前,杭州市临平区信达外国语学校就开展了一轮“作业改革”,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原创设计家庭作业,规定不得超过一张A4纸,从量上控制作业时长。

  然而,2020年,学生上交的一份少先队代表大会提案——《关于每个月第二周为无作业周末的提议》,引起了校长郑晓娟的关注:“我们研究作业的落脚点一直放在教学的实效性,但恰恰忘了作业设计的初衷。”

  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作业?通过讨论和征集,学校共收集到来自家长、孩子的1200多份“金点子”,并按照学生诉求,设立了每月一次的无作业周末。

  此后,每月的无作业周末,亲子陪伴、游历,结合生活实际、四季交替的特色作业代替了原来的书面作业,学校作业实现了质的提升。

  今年端午假期,四年级的老师们设计了“我为家人设计营养午餐”的项目式作业,要求高、难度大,融多门学科于一体。“学生们很喜欢,有的孩子为了这份作业忙了整个假期。能力较弱的,由同伴互助,合作完成。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这样的作业中水到渠成。”郑晓娟说。

  “双减”政策出台,更加坚定了郑晓娟在学校推动落实作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正从‘眼中有作业’向‘心中有学生’迈进”。

  (本报记者 杨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