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湖畔的风,把随处可见的“宋江阵”的旗帜扬了起来。
在厦门市翔安区莲塘社区,以“宋江阵”命名的文化广场上,五年级学生洪宇彤身披红装、手举三角旗,小“英雄”时而棍棒相击、喝声四起,时而火速走位、转化阵型……别看她才12岁,早在5岁时就开始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棍等,如今已是翔安区武术、“宋江阵”暑期公益培训班的“红人”。
在远近闻名的“宋江村”,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童稚未脱的少儿,“身怀绝技”的比比皆是。
翔安是闽南武阵头的发源地之一,翔安“宋江阵”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种融合武术、阵式表演为一体的独特民间表演形式如今能够成功留下来,并“走出去”,不得不提翔安区武术协会会长林良菽,孩子们都管他叫“师爷”,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良菽”。
林良菽将传播乡土文化作为一生的事业。为了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十年前,他就配合翔安区委宣传部开始重组翔安“宋江阵”队伍,成立翔安区“宋江阵”文化研究会,先后多次带领翔安特色“宋江阵”队伍赴台交流。
如今,翔安每年都举办暑期公益培训班和闽台宋江阵民俗文化节,激发民间艺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提升翔安“宋江阵”文化品牌,推动两岸“宋江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交流,增进海峡两岸乡亲情谊。
林良菽说,他想把翔安的“宋江阵”从海峡两岸的舞台推向全世界,让中华文化的这一瑰宝永远地闪耀下去。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这句话形容翔安的文化艺术成果最合适不过。
近年来,翔安区大力实施“一镇多品”“一镇一节”文化发展战略,根植翔安特色乡土文化,打造翔安文化新品牌。除了名扬两岸的“宋江阵”,新圩汉子拍胸舞、嫂子合唱团和孩子竖笛、大嶝百人腰鼓、新店镇农民画、马巷镇南音……这些村居特色文化品牌在翔安区的大力扶持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文化保护名录中,厦门市9个非遗项目中,翔安就占5个(南音、宋江阵、拍胸舞、送王船、闽南童谣)。
每年的春节、中秋、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村居文化队自导自演、自娱自乐、比赛竞技已成为广大群众一项自觉、自愿的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傍晚的夕阳,又一次为澳头的怀远湖和与之连通的厦门东海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两百年前中国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货船出发的这个古渡口,正用独特的“国际视角”,张望自己的未来。
澳头原本是个偏僻渔村,经过多年的打造,如今蜕变成为集海洋文化、华侨文化、海鲜文化于一体的澳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翔安文化新地标,厦门“烫金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多中外艺术家相聚澳头,这里闪耀着中西艺术火花。
澳头通过北欧当代艺术中心这一窗口,陆续开展了许多与欧洲国家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围绕原创、包容、用心的理念,搭建起一座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交流平台。德国女艺术家加布里都惊叹于“袖珍渔村”的艺术氛围,克罗地亚艺术家乔瑟夫·阿嘿尔更是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长期居住在澳头成为新“澳头人”。
蓝兰,来自北欧的艺术策展人,2016年入住澳头。“我在这里做的第一个展是在‘蒋氏小宗’古厝里的当代北欧艺术展,效果棒极了。”蓝兰和她的先生——瑞典籍华裔艺术家王彤,一直致力于促进北欧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机缘巧合,他们来到澳头,并在政府资助下于次年成立北欧当代艺术中心。
从2016年至今,已经有110多位北欧艺术家来到澳头。如今的澳头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家的聚合地,小镇向世界闪耀出文化光芒。(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