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15日电 题: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顾村派出所:“死磕”群众小事
新华社记者兰天鸣
在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顾村派出所民警们眼里,工作中每一件小事,都是关乎人民幸福安全的大事。他们“死磕”民生小事,事无巨细地解决群众难事、繁琐事,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受到百姓赞扬。
动动手指“@”民警
“学校附近接送孩子停车难”“道路狭窄处乱停车”……过去,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每逢上学、放学,接送车辆总是将附近路口堵得水泄不通。为此,居民在“线上警务室”的微信群里直接“@”民警。
了解到这一情况,顾村派出所民警李宇恒利用休息时间,通过调看40余处社会公共视频点,回溯高峰流量情况。仔细查清拥堵原因后,李宇恒和同事制定并逐项落实道路优化整改方案:早高峰开辟临时港湾式蓄车场;晚高峰根据车流情况,增开临时停车路段;清理学校周边僵尸车;通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道路通畅。
如今,共富实验学校门口拥堵情况大大缓解,报警求助电话少了,家长接送孩子的等待时间也少了。
这样的“线上警务室”微信群,顾村派出所已建立了992个,覆盖顾村居民超过6万人,涵盖80%以上的住户。微信群内还设有智能助手,对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系统会自动向民警发送提示,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和化解。
打造“线上警务室”微信群时,顾村派出所采用的是最“笨”的办法:敲开每家每户的门,邀请居民加入,让他们“动动手指”……
“一天敲几十家的门,也敲开了老百姓的心门。”民警程建军说。
今年3月,有居民在“线上警务室”微信群里反映小区附近有野狗袭扰。程建军立马回复:“马上去现场查看。”大约20分钟后,程建军将相关照片发到群里,向居民作了情况说明,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线上警务室”开通后,顾村派出所矛盾化解率大幅提升,“110”警情同比大幅下降。
“看似鸡毛蒜皮的群众小事,一旦疏于劝导化解,就有可能演变成大事情、大案件。持续做好群众小事,成就的是民生大事。”顾村派出所党总支书记、所长陈海青说。
智慧“清零”身边隐患
2017年底,绿洲花园小区连续发生几起入室盗窃和偷盗电动自行车案件。监控盲区让小偷钻了空子,也给警方后期调查取证带来难度。
社区民警谢志刚想,何不帮助居民建设一整套兼具科技和功能性的智能安全屏障?
顾村派出所进社区、访民情,了解群众真实需要,促成小区居委、物业和居民三方达成共识,同意将部分维修基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地方政府则继续划拨部分资金对小区安防设备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
如今,顾村的一些小区新增了电梯监控、楼道烟感报警装置、高空抛物感知设备装置等一系列智能安防设备。针对“电动车上楼”的安全隐患,电梯监控能够识别出进入的电动车,并当场发出“请勿将电动车推上电梯”的预警,电梯会中止运行,直到电动车被推出。同时,在部分独居老人家中配备了“家庭八件套”报警装置,当老人家中出现用电和用水量异常时,民警们会马上接到预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智能安全屏障运行以来,顾村派出所辖区内报警类警情、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辖区入室盗窃零发案小区从2018年的15个增加到现在的50个。
“在增设电梯和高空抛物监控之后,小区内又进行了停车位和单行道改造。我们明显感觉到纠纷少了、安全多了。”家住绿洲花园小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把群众每一件小事当作大事来办
2018年,顾村派出所成为上海首批综合窗口试点单位,率先打破业务壁垒,实现户籍、治安、交通、出入境窗口业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让群众体验到了“进一网能通办”的便捷。
在试点开始的最初几天,顾村派出所各类业务办理数就从日均不到100起剧增到单日峰值近800起,甚至别的辖区居民也赶到顾村来办事。
今年3月初,在顾村派出所办事窗口,陈阿姨因为拿不出符合要求的户口迁移证明材料,心急如焚。
陈阿姨2004年在外地丧偶,2013年与上海市民再婚。审核中,民警发现其相关依据不足,在老家开具的有关存档信息不全,不符合落户的要求。
当时,窗口民警王怡婷一边安抚陈阿姨,一边耐心询问细节,后来多次联系陈阿姨老家的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卫生健康局、档案馆等单位,反复沟通,并多次发出公函调查,终于帮助陈阿姨补齐了相关证明材料,让陈阿姨顺利拿到了准予迁入证明。
“2018年以来,顾村派出所累计办理窗口业务14万余起。每一件业务看似小事,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我们一定要认真负责到底。”王怡婷说。
为了避免群众“白跑一趟、白等一回”情况的发生,顾村派出所建章立制,每天在办事大厅开门前半小时给群众发排队号,避免一拥而入发生摩擦和纠纷;在群众拿排队号前对办理业务和携带材料进行初审,指导不符合办理要求的群众补齐材料;对能够在手机端、网络端和自助机器办理的业务,提前进行指导办理。
“派出所的工作需要在平凡中坚守,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持之以恒地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办好。”陈海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