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7月28日电 题:“三个努力建成”领航唐山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曹国厂、高博、任丽颖
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河北唐山的里氏7.8级地震,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
曾有人预言,这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将从地球上被抹去。
45年来,从满目疮痍到涅槃重生、从恢复生产到经济振兴,英雄的城市唐山不断创造奇迹。2020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达7210.9亿元,多项经济指标位居河北省首位。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唐山正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的目标全速前进: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向海发展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地位日渐提升
渤海之滨,惊涛拍岸。7月6日,一艘40万吨级超大型矿砂船“远见海”轮缓缓靠泊在曹妃甸港矿石码头。随后,数十米高的大型卸船机挥舞着“巨臂”开始卸船。
曹妃甸港集团总经理助理、物流发展公司总经理李进禄见证了这座城市在开放征途上走向蔚蓝。他说:“十几年前,曹妃甸是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如今这里已变成210平方公里的希望之城。40万吨级巨轮进港靠泊已经成为常态。”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3.5亿吨,港口吞吐量稳居世界沿海港口前列。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放大。
2月4日,运载着蒙古国进口煤炭的集装箱班列缓缓驶进曹妃甸港通用码头站。首趟国际班列开回唐山,标志着钟摆式双向运输初步实现。
6月25日,视频连线连起了中国和韩国的钢铁巨头,河钢集团和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举行汽车板合资项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唐山乐亭经济开发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销售高端汽车板。
近年来,唐山工程企业先后参与了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摩洛哥、塞尔维亚等国的水泥厂、工业园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海外市场稳步拓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总量达到85.4亿美元,居河北省首位。
转型发展 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提质提速
7月初,唐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五代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问世。
“相比于上一代产品,最大的突破是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多台设备协同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志介绍,产品问世不到一个月,订单量已达200多台。
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唐山发展的“新名片”,作为国内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唐山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产品涉及20个领域百余个品种。
与此同时,唐山市力促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提速提质,重点发展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等产业。
精品钢铁方面,河钢集团唐钢家电用钢大批量供货海尔、格力、美的等企业,汽车用钢直供北汽、吉利等近20家知名车企。今年上半年,唐山精品钢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5.5%。
延伸产业链方面,近年来,唐山加大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4家,资产总额1271.7亿元。
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作用更加坚实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协同是关键。
2020年10月,京城机电旗下北京巴威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曹妃甸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今年年底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400个。
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多重叠加,让唐山成为京津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唐山以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龙头,吸引了京津转移产业“组团式”进驻。
在金隅·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园内,一辆辆货车往返于园区和港口间,11家企业厂房内机床飞转、焊花四溅,各类重型装备和精密设备成品正等待着发向世界各地。
落户在这里的金隅科实(曹妃甸)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2018年从北京主动搬迁过来的。
“我们的生产精度最高可达到0.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它们将用于汽车、医疗、船舶等高端项目。”金隅科实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张启初说。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6年以来,唐山累计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562个,总投资382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53亿元。”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国顺说。
为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与京津对接,融入协同发展大局,唐山深化与京津在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健康养老、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对接合作,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倾力打造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沿海城市。
45年前,地震摧毁了一座城市,但它没有摧毁唐山人民的坚强意志。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古江说,站在新起点上,唐山正奋力开创“三个努力建成”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唐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