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增产增收不破坏土地 黑土地保护有了“硬核秘籍” 发布时间:2021-07-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四平7月20日电(记者孙冰洁)“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这是如今流传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乡间的民谚,用以形容脚下黑土地之肥沃。

  黑土,是全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梨树县正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松辽明珠”之美誉。常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与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

  增产,增收,又能保护黑土地,梨树县是如何做到的? 7月20日上午,“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梨树县,在田间地头找到了答案。

  给黑土地盖上“被子”

  时值盛夏,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内的玉米正值抽雄吐丝期,顶端的花穗,在阳光下闪着金黄。十来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极目远眺,绿浪滚滚。

  如今的梨树县以粮食高产闻名全国,但在十几年前却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高产的背后是黑土地长期“透支”,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下降。

  “此前由于缺少覆盖,黑土地因为耕作和风蚀,每年都在发生退化,耕层变‘薄’。”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已在梨树县扎根搞了10多年科研的李保国教授指着挖开的黑土层剖面样本告诉记者,梨树县的黑土层原先至少有60厘米厚,自清代末年开始开垦以来,加上风蚀水蚀,每年要减少3毫米左右。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在30年里减少了近40厘米。

  遇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

  为了保护黑土,梨树县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域内建立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实验站等科研平台,终于找到了用“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来保护黑土地的方法。

  “我们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决定取材于地,把玉米秸秆还田,就好比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可以防止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质松软,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还能抗倒伏。”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向记者介绍。

  王贵满所说的方法就是如今正在东北广泛推广的“梨树模式”。即使用新型农机具,达到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和不整地作业要求,实现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形成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机械化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玉米种植模式。

  这种保护性耕作模式,通过秸秆覆盖还田,让土壤不裸露,既能防止土壤被侵蚀,也保住了土壤的水肥蒸发,让土壤的肥力慢慢提高,从而实现在保护土地的同时实现增收。从探索出“梨树模式”开始,经连续10年监测,目前,梨树县黑土地保护试验地块土壤含水量增加20%至40%,耕层0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蚯蚓数量增加到120多条,是常规垄作的6倍;保护性耕作每年减少秸秆焚烧100万吨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吨,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

  藏粮于地 施惠于民

  对“梨树模式”带来的改变,梨树县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青魁深有体会。今年是合作社成立的第20个年头,成员已由组建之初的6户发展到如今的62户,拥有农机具24台套,而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也增加到了65公顷。

  “玉米在收获后,将秸秆全部还田覆盖地表,经过多年的秸秆全覆盖,黑土层已经达到50至60厘米,根系能扎到2米。”说起“梨树模式”,杨青魁如数家珍。受益于这一耕作方式,合作社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又实现了增产增收,据杨青魁介绍,合作社内的试验田已经连续两年达产量超出预期,并在不断创造高产记录。

  保护性耕作技术率先解决了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及环境问题,是保护耕地质量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也最容易被农民接受。从当初梨树县高家村200亩试验田起步,到如今四平全市推广面积已达493.3万亩,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实现逆转。

  土地产量增加还将农民从传统的耕作方式中解放了出来,有了更多的增收途径。杨青魁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会给成员每垧地1万元的“分红”,而在农忙时节,成员也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赚工资;农闲的时候,可以出外打工,或者经营大棚种植其它果蔬等农作物。这样一算下来,一位“普通”的合作社成员的年收入至少在10万元。

  “肯付出,守好业,收入就会不断提高,这就是咱们合作社的‘法宝’。”杨青魁自豪地说。

  从梨树模式研发基地到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大家感触很多,“农业发展越来越好,农民收入也在提升,这让我们对农业发展更加有底气。”梨树县委副书记闫鹤说。

  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

  “梨树模式”带来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闫鹤告诉记者,今年,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玉米产量可达到15亿斤,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益2500余万元。

  而对于黑土地保护及“梨树模式”的推广,吉林也一直在行动。 

  “吉林的黑土地是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吉林省正认真总结推广已经探索实施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凤春告诉记者,未来5年要增加到400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70%左右,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近年来为了加强黑土地保护,吉林省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范》等法令条例和技术规范,为黑土地保护“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四平市也在致力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即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在推广“梨树模式”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确定具体实施模式,合理配置农机具,利用导航作业。

  同时,将农资采购、农机作业、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率发挥到最大化,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通过农业数据监测平台,利用农业遥感技术和农业大数据技术,为实施者提供田间管理决策,在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按时提醒,作业效果全程可见,解决种植风险问题。

  “我们希望能通过一系列探索,加快建设黑土地保护高地,全力争当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闫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