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黄娜:一个东湖女孩儿的九年 发布时间:2021-07-18 来源:中国青年网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对于农村建设,老百姓有想法时我们愿意倾听,有难题我们能办,即使再小的事情也不推诿。”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京举行,作为全国“两优一先”的基层代表,黄娜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备受鼓舞。

  今年七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东湖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娜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黄娜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投身新农村建设。此时的东湖村正面临着“两委”班子换届难、党员作用发挥难、干群关系协调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等多重问题。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黄娜来到了这里。

  那一年,她24岁。因为年轻,她遭遇质疑。也因为年轻,她怀揣对农村工作的憧憬决心改变村庄,“只要在这一天,就干这一天,干好这一天。”

  垒起民心 建设“宜居”东湖

  一个东湖女孩儿的九年是从建设“宜居”东湖开始的。 

  黄娜认为,东湖“宜居”,不仅要提升村子村容村貌,更要让老百姓住得便捷、住得舒服。因此,从2014年开始,她通过各种渠道申请资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过去的村委会因常年无人办公,门前杂草丛生、虫蛇出没,村民不敢走近。为了让村民随时都能找到村干部,黄娜率先提出整修村部。开工当日,她第一个冲进杂草丛,挥刀砍杂,全然不顾荆棘在她的手臂上划出血痕。那股子就是要开新路的拼劲和韧劲,让村里的党员干部为之动容,自发参与修建。仅半个月的时间,就使脏乱的村委会焕然一新、大变模样。

  2017年,黄娜带领东湖村展开“拆临拆违”工程。房子对老百姓来说是生活和精神的栖息地,如何让村民们真正理解“拆房不等于拆家”“拆除违法建筑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理念,黄娜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她挨家挨户走访沟通到深夜,在施工现场亲自监工,经常前脚刚踏进家门,下一秒一个电话响起立刻折返村部。

  村里一位老奶奶,家里有一栋塌了一半的老旧危房需要拆除。黄娜征得子女同意后,并请家人帮忙做通老奶奶的思想工作。拆房时,老人仍旧情绪激动,致使工程被迫停工。连续两天,村干部在一旁疏导情绪。直到第二天晚上八点,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黄娜立刻动身从市区返回村里。

  “奶奶一直说房子还有东西没拿。”其实,在开工之前,房子里的所有物品已被清空,黄娜清楚,老人只是以此为由头发泄不满,但她还是向老人承诺,“我保证,您明天一醒来,就一定能看到我,我帮您找东西。”

  那一晚,老人自顾在老房子里睡下。黄娜不放心,守在门口,蜷缩在车里彻夜未眠。隔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老人打开门,见到黄娜很是震惊。黄娜上前道歉,“奶奶,这事情我们有错在先,征得了子女的同意,却没有征得您的同意。但是您放心,我答应您的事情,就一定给您办好。”老人听完她说的话,叹了口气,“哎,其实你们也不容易”。

  脑海里浮现此情此景,黄娜记得当时自己留下了眼泪。

  “大家一定是懂你的,只是我们没有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黄娜在工作日记中写道,“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考虑到群众真正想要什么。答应的,承诺的,一定竭力做到。” 

  东湖村“拆临拆违”,机器推倒的是房子,黄娜垒起的是民心。

  村部整修过后,紧接着,黄娜规范起村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唱凯镇首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形成“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格局。她充分发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优势,通过科学合理、实质有效的整改措施,建立起村民与干部之间的沟通桥梁,也畅通了聚集党员和群众力量的行政窗口。

  目前,东湖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亮化、绿化,自来水、天然气、有限电视、电话和宽带全部入户。

  带民致富 发展“宜业”的东湖

  东湖“宜居”之后亟待“宜业”,黄娜认为,“村庄要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这才是持续的动力。再美的村庄,没有产业也维持不下去。”

  黄娜决定依托水稻种植全机械化的巨大市场需求,以及村级农机现有资源优势,提出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唱凯东湖农机专业合作社,吸收本地农机户带设备入社,走合作化订单道路,开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破冰之路”。

  村中有了覆盖面广、工作效率高的农机服务后,重点就落在了育秧上。而育秧一直是东湖村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村党总支认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村里成立了抚州市临川区绿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攻克育秧技术。

  第一年育秧,资金压力是有的,但黄娜说,最大的压力源自于乡亲们的殷殷期盼,“全村的百姓都在等着这批秧苗进行晚稻种植。”黄娜记得,那时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三伏天,她和村干部们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从秧池、床土、种子准备到精细播种,每一个环节亲自把关。行走在乡村,黄娜在实践中慢慢积累了些农业知识,但她明白,“这远远不够!”为了跟进育秧过程,她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

  万事开头难,尽管所有人都满怀期待、全心投入,秧苗还是没能达到机插要求。黄娜请来很多农科权威专家,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别再等了”“没有希望了”……

  听完专家的判断,黄娜直接懵在原地,围在一旁的村干部也神情沮丧。黄娜见状,没有时间失落,迅速调整好状态,当天夜里,她给参与秧苗培育的干部们一一去电:“你们在水稻种植方面比我更有经验,你们比我懂农,尽管放心跟紧专家、跟进过程。我是牵头人,我是村书记,出了事还有我担着!”这样一番话,干部们纷纷拾起信心、鼓起勇气,探索育秧技术。

  如今,东湖的农产以高播种密度、高出苗率、高产量、少病虫害等优势,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黄娜介绍,当年,合作社共吸纳社员66名,各类农机作业机械83台,完成1.2万余亩农机服务订单,社员户均增收近3万元。依靠农机服务特色产业,目前,东湖50余名弱劳力者、半劳力者或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0年,东湖村完成1.08万亩育秧订单作业、集体经济收入102万元。

  为民传承 筑梦“宜游”的东湖

  黄娜为东湖村规划了“宜游”梦,“游不仅仅是游客的游,也要吸引人回到乡村,才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东湖发展的进程中,她十分关注引入乡贤、培养乡贤。“比如引进技术人员、企业发展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带领老百姓在农村实现就业、创业。”乡村振兴的输血和造血,黄娜有着更深远的打算,“扶贫先扶智”。

  初入东湖,黄娜便在村部为留守儿童开展义务家教,后来又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联合村小教师为孩子们设立“三点半课堂”,在村少年宫内开设绘画、剪纸、手工艺、书法、演讲等课程。

  前些年扶贫到村到户,黄娜定点帮扶一个特困家庭,父母身体有缺陷,收入微薄,家中仍有两位老人和孩子需要供养。黄娜积极向学校争取助学名额,帮助困境少年完成学业。前年,小孙子考上了大学,就读于黄娜的母校江西理工大学。去年,大孙子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这是一种知识与温情的传承和延续。”黄娜觉得,中国乡村迈向现代化、走向全面振兴,农村娃将会有更大作为。

  一个东湖女孩儿的九年,黄娜希望用两个词作总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九年前,我希望人生能在某个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现在我依然葆有这样的热情,只不过它更具体了,就是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刚来东湖,我还担心工作无从下手,现在想想完全多虑了,只怕精力不够不能帮村民解决所有。我有一个目标,希望我离开这的那一天,村民们提起我会说,曾经有一个女孩子,为我们做了几件有益的事情。”(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实习生 储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