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8日电 题:从“烟尘扑面”到“绿水青山”——一座沿江老工业基地的“换颜”之路
新华社记者熊琦
7月的武汉青山,苍翠满目、生机盎然,很难把眼前场景与这里曾经“灰尘蔽日”“恶臭熏天”的过往联系起来。作为以钢铁石化为支柱产业的沿江老工业基地,武汉市青山区曾多年承受着废气、废水、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坐守青山望青山”,一度是居民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近年来,武汉市青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应对产业变局,走出了自己的“换颜”之路。
“武钢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的老武钢了!”5月20日,在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定期举办的公众开放日,面对整洁干净的厂区、绿树掩映的厂房、智能化产线,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发出感叹。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落户青山区,“因钢而兴”的青山工业总产值曾一度占到武汉市的三分之一。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重化工集聚区渐渐“为钢所困”。“三废”排放长期居高不下,“环保基本靠风、降尘基本靠雨”,名为“青山”,实为“灰城”,群众苦不堪言。
未来路在何方?青山区从龙头企业入手,积极开展政企联动,大力推进区内重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开展清洁环保生产。从2017年起,在青山区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0亿元,实施120多个环保项目,从雨污分流到焦炉超低排改造,从循环用水到尾气脱硫脱硝处理,几年来,新水取水量下降超过30%,向外排水量降幅接近60%,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一系列整改措施成效明显,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浓。
在青山区北部的另一处厂区,几只水鸟掠过成荫绿植,落入水池嬉戏。不远处的长江江面,船只川流不息。这是记者在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乙烯厂区内见到的一幕。“从建厂至今,我们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夏取胜说。通过加强管理、应用新技术和设备等手段,中韩石化保持外排污水和废气达标排放率100%。
江水滔滔满眼绿,乙烯滩前白鹭飞。一幅现代工业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的画卷在青山展开。
走进青山区绿色洗涤工业园,展板上的一组对比照片引人注目:整治前,园区里面破破烂烂,污水横流,车间凌乱不堪;整治后的园区窗明几净,卫生条件极大改善,车间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在园区工作的宿邦武汉运营中心员工黄海笑着说:“园区的变化令人欣喜,不仅按照全国一流工业园标准改造,还建成了4套技术领先的污水处理和回收设备,园区13家洗涤企业,彻底告别‘散乱污’。”
取缔非法洗矿选铁企业、启动地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顿“散乱污”企业……4年来,围绕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较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近500家“散乱污”企业被依法治理。
一组数据,体现出青山绿色发展的决心与成效——
清除国电青山电厂63万吨灰渣;协调春笋集团腾退2.5万平方米控规绿地并完成绿化建设;搬迁拆除23个沿江沙石码头;总投资近30亿元对江滩进行海绵化改造,打造青山滨江绿化生态长廊……
2020年,戴家湖公园二期建成开放。曾经一度饱受污染困扰的戴家湖,如今变成占地1000余亩的生态公园,成为周边10余万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从昔日“垃圾堆场”到如今“生态公园”的蜕变,见证着青山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全面转型。
“过去为了发展牺牲了生态。现在要想发展,就要把生态找回来。”在武汉市青山区工作、生活了60多年的胡昇老人说,生态绿色的新理念已在青山扎根。现在青山区“黑灰”形象已经远去,久违的青山绿水又回来了。
随着城区形象不断提升,区域内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奥山、众圆、印力等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落户,长江云通、柏斯钢琴、黑芝麻科技等新技术产业公司纷至沓来。经过多年努力,青山区二、三产业结构比已由8:2调整为6:4。
未来5年,青山还将加大投资力度,打造武汉百里长江生态画廊青山段,对青山区长江武惠堤段进行区域景观提升、码头岸线整治及生态织补、湿地修复。同时,3500亩北湖长江森林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青山依旧在,只是换新颜。”青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青山将依托长江森林、长江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生态人文魅力的工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