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志愿者:聚力献爱,不见不散
新华社记者
“312路进站,乘客请排队上车,后面的乘客请站到站台上,注意安全。”下午四点半刚过,街上的车多了起来,北京公交集团员工邢懋侠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准时到达了大北窑东公交站,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12月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近年来,志愿服务之花开满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他们用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点亮了文明之光,温暖着每个人。
在家闲着,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到高峰时候能达到上千人,大家都着急往家里赶,就怕出点意外。我们熟悉公交的情况,做志愿服务,第一是维持好秩序,保证乘客安安全全上车;第二就是帮帮那些老幼病残的乘客,提个东西啊,让个座啊,就是伸把手的事儿。”邢懋侠说。
谈起组织志愿服务的初衷,邢懋侠说,2014年她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志愿服务,半个月时间里,她亲身感受了志愿者们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感受到被帮助者暖暖的笑意和真诚的感谢,由此萌发了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的想法。
回到单位以后,她联合同事发起了志愿服务行动,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目前80%的同事都参与进来。如今,每到早晚高峰时间段,总有一群穿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准时出现在北京各大公交枢纽站台上。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在南昌市西湖区广润门街道,就活跃着这样一批“广润门老年协会”的“老顽童”们,他们满怀热情发挥余热。他们大多不富裕,但总以微薄之力帮助更困难的人。
法治宣传、环境治理、帮扶贫困学生、照顾独居老人……街里巷外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广润门老年协会会长张春和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工作上虽然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能退休。”
广润门老年协会1997年成立至今,已由当初的1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6人,年纪最大的志愿者已是86岁高龄。老人们都说,参加志愿工作,才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每月捐献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每隔14天无偿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对44岁的山东省青岛市地税局高新区分局主任科员马仁山来说已成了习惯,即便是出差也不例外。
作为全国税务系统业务大比武团体优秀奖得主,入选“全国税务系统业务能力升级和领导胜任力测试命题专家库”的马仁山,还考取注册税务师、律师、全国翻译专业资格二级英语笔译、经济师等资格证书,被同事们称为“全能税官”。
“全能税官”还是一位“公益达人”。“每月捐献4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可救治4名患者。我常年坚持跑马拉松,身体素质好,就想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马仁山说。
今年5月8日,适逢马仁山捐献血小板的日期。不巧单位安排他到长春市税务干部学校培训,当天到学校时已经下午1点多了。他匆匆吃了午饭,然后直奔长春市中心血站捐献了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除了献血,马仁山还积极参加帮扶薄弱社区、捐助春蕾女童等多种公益活动,同时宣传、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他成立了青岛市第一支由公务员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青岛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红岛中队,该中队成立一年来组织无偿献血536人次、献血量17.06万毫升;策划成立青岛市红岛慈善义工队,填补了红岛经济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空白;策划了“爱基金”第一届慈善跑,募集爱基金53万元,资助150位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让知识改写山区孩子未来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对王吉勇来讲,却是日常巡河的普通一天。尽管巡河只是一项志愿服务,他却特别重视,努力践行着一名环保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巡视三岔河及其支流,并记录下沿河的污染情况,及时向涉及地区河长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反馈,跟进处理情况。”王吉勇说,日常巡河除了要走好几十公里,还经常遭遇日晒雨淋,但只要看到水清、岸绿的三岔河水,心中就充满喜悦。
王吉勇的巡河经历只是贵州“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行动的一个缩影,目前贵州省像他一样参与到这支环保志愿队伍中来的共有1052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全省上百条河流的巡河行动中,成为守护贵州“绿水青山”的青春力量。
今年25岁的阳光大男孩张鑫杰,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中学的支教教师。去年7月,他参加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作为一名志愿者前往临沧支教。如今,作为八年级133班班主任,他的生活与班里的47名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是老师加保姆的角色。”张鑫杰笑着说,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彝族、布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平日寄宿在学校。每个教学日,张鑫杰陪伴着学生们早早起床,从早操到晨读,从英语课到课外辅导,直到晚上10点结束晚自习。课堂外,他经常与学生一起打篮球、玩游戏,成了学生眼里的“孩子王”。
在云南各地,还有290多位“美丽中国”项目的支教老师活跃在校园。
“深夜看到孩子们走出教室回到寝室的背影,总会让我很感动,他们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张鑫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