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孝

最美是杭州,打造最有温情的善城 发布时间:2021-06-15 来源:光明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

  短短数秒,48名志愿者根据路口信号灯变化,或横向围拢,或纵向一字排开,把最安全的通行空间留给成千上万的行人。今年“五一”假期的下午和晚上,西湖边的湖滨步行街“最美人墙”吸引了无数游客拍照打卡。因为善于迅速变换阵型,疏导巨大人流,杭州这道“最美人墙”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

  “最美人墙”是杭州文明城市的一个生动场景。唯城市更文明,人民才能更幸福。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与连续14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交相辉映,杭州把红色资源当作难得的精神财富,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打造一座最有温情的善城,让市民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红巷薪火相传,文明弦歌不断

  这是一条不平凡的小巷——1958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时赞许道。从此,小营巷成了全国爱国卫生的典范和楷模,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杭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序曲。

  从百米红巷开始,小营巷爱国卫生工作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专用车位标识、开放提前预约、资源统一调配……社区专门为子女探望父母时停车所准备的“孝心车位”如今推广全城。截至目前,有500多个小区建成2700多个“孝心车位”。一个个“孝心车位”,点亮一个个老人的家,成为城市文明一道美丽风景线。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日益提升、国际化步伐日渐加快,一个全新的概念——“社区文化家园”应运而生。2017年6月,杭州提出让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都能找到家门口的文化综合体,并明确目标:到2021年底,全市80%以上社区建成文化家园。

  明桂社区“E家服务一条街”、馒头山邻里中心、骆家庄文化家园……一个个承载着市民文化梦想的社区文化家园蓬勃生长,从“盆景”变成“风景”。“社区文化家园是集教育功能、展示功能、文化精神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是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保障。”杭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周旭霞说。

  城市有社区文化家园,农村则有文化礼堂,杭州率先为农民打造精神家园。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以其红色元素而远近闻名,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即坐落于此。村文化礼堂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讲述红军故事,追寻红色记忆,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传承革命传统、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红色文化阵地”。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杭州精神文明建设以一个个有形阵地为载体,以无形文化滋润心田,让人们在参与中获得幸福,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身上。

  赓续红色文化,勇立时代潮头

  杭州环西湖的道路上,一辆辆鲜艳的红色爱国主题公交车穿梭在成荫绿树中。首条“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自2019年推出,以“最美浙江人”展示馆(浙江展览馆)为起始点,专线串联起环湖10个红色景点和展馆,方便民众参观沿线红色教育基地。

  耄耋老人和垂髫少儿在淞沪战役纪念碑前轻声交流;外国友人在岳王庙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壮怀激烈;少先队员们从西湖博物馆雀跃而出,红色火种生生不息。在串起来的红色景点中,前来瞻仰的人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也是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去解读、去探寻、去追问历史逻辑和精神密码的大门。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是“红色专线”上的一个红色地标。“90后”陈列馆讲解员沈双汇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陈列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宪法精神,用踏实的行动,推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前行。”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说,从2018年至今,陈列馆累计接待观众126.6万人次,提供宣教讲解7200多场次,共组织宪法宣誓活动1740余批次,5.9万余人参加,线上各类活动参与人次达104.5万人次。

  红色基因绘就城市精神,化为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今年以来,杭州在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民呼我为”主题活动,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推出了“十大平台听民意”“十大攻坚破难题”“十大关爱暖人心”“十大举措减负担”等系列举措,真正让老百姓的呼声有着落,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办实办好。

  “最美”层出不穷,数字赋能加码

  “最忆是杭州”,是文人的感喟;“人间天堂”,是民谚的赞美。杭州的故事集里还有家喻户晓的“最美”系列——“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道德模范孔胜东、韩凯、姚玉峰,时代楷模陈立群等。

  模范来自身边,可信、可亲。从2013年开始,杭州每年举行“最美人物”、平民英雄、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到2020年年底,杭州先后涌现出了1位“时代楷模”、7名全国道德模范、17名省道德模范、150名市道德模范。杭州“最美现象”从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引人入胜的“风景”,转化为良好的道德风尚。

  “礼让”,是杭州人传递出的文明,让身处杭州的人深感温暖。目前,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4%,公交车“礼让斑马线”率达到99%。

  数字赋能文明实践,杭州启用“文明帮帮码”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云上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223个,实践站3012个,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帮帮码”实时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倡导“随手做志愿”。“盲人看电影”“博士宣讲团理论宣讲”等品牌应运而生,共有9965支志愿服务团队,近百万名志愿者入驻数字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杭州西湖区“文明大脑”装上智慧芯片,对299个文明实践阵地进行统一编码,每个阵地对应一个“实践码”。群众只要扫码,就可以了解该阵地的概况、设施和活动,并能扫码预约场地、预约活动,或直接参加活动。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