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搬出穷窝住上新房,开启新生活。但如果新房没有办证,总归心里不踏实。连日来,囊谦县为1199户易地扶贫搬迁的居民全部颁发不动产权证,让他们吃上定心丸安了心。
5月19日,在香达镇冷日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托江夫妇正在家中忙碌着。新房是一层的砖混结构,共有4个房间,勤快的男主人又搭建了一间用于储藏物品。干净的小院内,女主人开辟了一块菜地,搭起塑料大棚,棚内绿油油的青菜长势正旺。
此前,托江一家居住的冷日村,距离县城20公里,家家户户都是依山而建的土房,出行难、用电难和吃水难挡住了村子发展和村民致富的道路。经过摸底调查、意愿锁定以及村、镇、县三级审核公示,全村的253户中,有97户497人实施了易地搬迁,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新落成的搬迁安置小区,就坐落在县城。一排排藏式新居整齐排列,宽阔的水泥路通到村,干净的自来水入了户,村里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出行难、用电难、吃水难彻底得到了解决。
托江从抽屉里拿出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上面清晰地标明:权利人:托江,宗地使用权面积250.87㎡,房屋建筑面积98.3㎡,竣工日期为2017年1月1日。托江说,建新房时,他家就掏了一万块钱,剩下都是政府出的钱,就连后期修院子、建厕所、安大门,政府还补贴了两万多块钱。“村里的人一直嘀咕,政府掏钱修房子,还会不会给我们办证?”托江说,后来老村拆掉了,村民们更担心了。“现在办了证,我们全都放心了!”
顺利拿到不动产权证的,不仅仅是搬入县城的居民。100公里之外的吉尼赛乡,副乡长丁布东永将158份不动产权证送到易地搬迁农牧民手中。“我们乡4个村就近分散安置的,安置房面积最小的25平方米,最大的128平方米,是2017年和2018年分批建成的,所有的安置区通路、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现在又办了证,群众更满意了。”丁布东永说。
记者注意到,易地扶贫搬迁居民拿到的产权证上,在附记一栏明确标注:此建设用地为宅基地性质(福利),房屋权利性质为保障性住房,原则上20年内不得抵押、出售、转让(依法继承的除外)。囊谦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才仁拉泽说,易地搬迁安置房主要是解决贫困农牧民的住房问题,根据现有政策,对其流通进行了限制,但未来这一政策可能也会做出调整。
囊谦县副县长永江介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涉及香达镇、白扎乡、吉尼赛乡、吉曲乡、东坝乡和娘拉乡的16个行政村1199户5907人,其中集中安置住房893套,分散安置住房306套。根据省州工作要求,囊谦县今年3月份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并于4月22日全面完成,有效维护了搬迁群众的权益,为巩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