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旅游环保

这里的山岭无朱鹮——探访40年前朱鹮发现地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5月23日电 题:这里的山岭无朱鹮——探访40年前朱鹮发现地

  新华社记者姜辰蓉、付瑞霞、刘潇

  姚家沟,位于陕西洋县,1981年5月23日,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野生朱鹮。这次发现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闻名世界。在朱鹮发现4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前往位于秦岭腹地的姚家沟。

  朱鹮通体洁白,翅下和尾下缀有粉红色,展翅飞翔时,宛若掠过天边的云霞。这种鸟类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一些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朱鹮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种群数量锐减。人们曾普遍认为,野生朱鹮已经灭绝。

  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薛学智的带领下,记者冒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泥泞的山路,来到姚家沟。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鸟声虫鸣相合。几间民房曾作为保护站使用,现在只有66岁的村民庞朝贵住在这里。

  庞朝贵说,40多年前,姚家沟有7户30多口人,靠种30多亩水田为生。由于交通不便,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保护站屋后的山坡上,是一片青冈(学名“槲栎”)树林,1981年中国科学家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在树上筑巢的一对朱鹮和巢中3只毛茸茸的雏鸟。

  这片青冈树林并不算粗壮,却是朱鹮曾经的“庇护所”。“青冈树生长虽慢,但很高大。朱鹮最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筑巢。”薛学智说。

  “我们这里把朱鹮叫‘红鹤’,我们插秧时,它们总是跟在后面,不紧不慢地在水田里找吃的,小鱼、小虫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庞朝贵回忆着过去与朱鹮相伴的日子,“有时候它们会把刚插好的秧苗踩得东倒西歪,我们就需要返工。”村民们觉得这些大鸟“憨憨的”,并没有伤害它们。朱鹮也十分亲人,它们就把巢筑在村民的屋后。

  直至专家队伍来到这里,村民们才知道,原来这种鸟儿如此珍稀。发现朱鹮后,专家们在姚家沟一住就是3年,这里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朱鹮保护机构。

  如今的青冈树林寂寂无声,早已“鸟去巢空”,村民们多年前也陆续搬迁到山下居住。庞朝贵一人守护着这个曾经的朱鹮“庇护所”。“我自小就和朱鹮相伴,也是看着它们重新被发现。我就守着这里,如果有人来,也能带他们看看保护站,讲讲朱鹮的故事。”

  “这些年姚家沟范围内基本没有再监测到朱鹮。可能是因为朱鹮非常亲人,它们自古就与人类相依相伴。”薛学智说,“现在各地生态好了,也少有人伤害它们。朱鹮也有了更好、更大的生活区域。”

  40年来,通过人工繁育、野化放飞、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朱鹮家族不断壮大,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扩展到现在的7000余只,朱鹮受威胁等级从极危降为濒危。

  朱鹮的栖息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展,已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陕西省洋县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现在朱鹮家族早已摆脱“偏安一隅”“孤羽7只”的境地,它们展翅高飞,在陕西、河南、浙江等地均已安家。日本、韩国在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建立起朱鹮的野外种群。

  如今的朱鹮已经不需要“庇护所”的保护。展翅云海间,万里任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