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励志敬业

河南济源: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拔穷根 发布时间:2017-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王胜昔

  “钢钎、大锤、架子车;48名男劳力、27名妇女劳力;开凿土石55万立方米,打通三条隧道。不足200口人的水洪池村十年修一路的壮举,是愚公移山故事原发地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发扬愚公精神改变家乡面貌的生动写照。”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说。

  现如今,当年通向外面世界的27公里盘山路,迎来了探寻体验水洪池村石房、石院的游客。

  身着红色围裙,65岁的翟立国用铁笊篱慢慢地翻着锅里的土馍,生怕锅里滚烫的土扬起来,烫着了围在锅边拍照或拍视频的游客。“做梦都不敢想,俺村还能有游客来,俺在家门口能挣钱。”劳作间隙,翟立国边摘去围裙边说着,一袋烟的工夫,把记者带回了他家修饰一新的土房子。

  翟立国是位于娲皇谷的邵原镇双房村石灰沟自然村的贫困户。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变的正是村里和他家一样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房土窑。

  “土房土窑改造是扶贫攻坚求真务实出的新招。”济源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中杰说。济源现存的土房土窑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建筑特色,经过调查,在全面落实“六改一增”政策基础上,出台了《济源市土房土窑改造工作办法(试行)》,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充分结合历史风貌、利用价值,统筹推进加固、美化,并且在国家户均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济源市财政每户再补助5000元。

  位于娲皇谷的石灰沟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有山有水,经过政府牵线,土房土窑改造引入社会资金,焕然一新的土房土窑与秋冬季节的漫山红叶成就了娲皇谷景区,还带动了附近的神沟村等多个村庄的贫困户改善了居所,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稳固脱贫。

  山区丘陵占辖区总面积88%的济源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多项称号。济源市率先在河南省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和为85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敬老补贴等多项惠民目标。

  “贫困户如期脱贫,一个都不能少!”张战伟说。据了解,济源市尽管贫困人口占比相对较低,但居住分散,因病、因残致贫达70.7%,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贫困群众要脱贫,干部就要担起责任。根据出台的规定,济源市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不力的党员干部从严进行追责问责,先后免职3人,诫勉谈话4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等党政纪处分3人,召回调整驻村第一书记两人,约谈6人。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济源市对贫困户从识别、认定到退出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严格规定,对识别工作慎之又慎。以镇为单位,对全市453个行政村11.7万户居民,逐村逐户进行全方位、过筛子、地毯式大排查,共清退不符合贫困户条件人员1071户、3711人,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户、405人,原脱贫户返贫20户、67人,彻底澄清了底数。

  为提高扶贫攻坚的精准度,济源市转移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深化社会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等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做到一户一策甚至一户多策。创新性地开展了增孝扶贫,就是根据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无暇顾及在家老人的情况,从建立增孝补贴、改善老人住房条件、建设“幸福院”、开展“孝老爱亲”系列道德模范评选等方面着手,加大增孝扶贫力度。鼓励子女每月为老人寄存赡养费,按照子女所寄赡养费的50%给予相应增孝补贴(补助总额不超过100元);对为贫困老人寄存赡养费的,作为参评“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的优先条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目前,济源市已为全市370位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办理了增孝关爱补贴,启动了8个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唐山村“幸福院”主体已完工,剩余7个村的“幸福院”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今年年底将全面投入使用,确保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