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3月25日电 题:“我实在张不开口请假!”——大别山区一位扶贫干部写给孩子的“亲情欠条”
新华社记者姜刚、曹力
“看见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内向自卑的留守儿童、生活窘迫的贫困户,我的心就特别沉重。我决心把真情、真心驻扎在这片土地上……初中三年,我没有接送过你一次上放学,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没有休过一次假陪你……”这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一位扶贫妈妈在村中写给孩子的家书。
这位扶贫妈妈名叫赵德莉,是安徽省政府信访局派驻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龙元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龙元村是个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439人,贫困发生率达12.7%。经过不懈努力,龙元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4年的2.6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8.1万元。
有感于驻村三年来的感悟,以及对家人特别是儿子江博的亏欠,2020年10月,赵德莉将品尝到的“酸甜苦辣”写进了这封信里。
2017年4月,赵德莉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她说,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还记得初到龙元村时,望着冷清的村部大院和周边陌生的人,心里的压力非常大。”赵德莉在信中写道。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户情,赵德莉请村干部画了一张贫困户分布图,标明了未脱贫的67户贫困户。她每天带着这张手写版“分布图”走家串户,不到一个月就摸清了“穷根”,然后和扶贫干部们“对症下药”拔“穷根”。
对于古稀之年的老奶奶,她隔三岔五去家里唠唠家常,申请产业奖补支持养鸡;了解到村民家门前的“断头路”影响出行后,她及时协调硬化畅通道路;听说行动不便的村民要外出办社保卡,她二话不说开车接送……
“日行一善,涓滴成河,龙元村父老乡亲热情的笑脸和真诚的信赖,就是我在村里工作的最大动力。”朴实无华的话语,写出了赵德莉的扶贫初心。
在这个贫困村,几乎所有的村两委干部都奋战在扶贫一线。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2019年4月,龙元村一位村干部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去世。赵德莉含泪在朋友圈里写道:歌舞升平里有人在负重拼搏。
在信中,她满怀亏欠地对儿子说:“有一次,你高烧近40度多日不退,爸爸几次打电话让我回去,你也在电话里哭着说想妈妈,但当时村里扶贫任务很重,看到村干部每个人都在工作岗位上连加了好几天班,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我实在张不开口请假。”
“妈妈能够帮助村里的人,让一个村子、一个人的生活变得好一点,我也很高兴。”正在上高二的江博看了信后说,“之前我还不理解妈妈的工作,对‘扶贫’很陌生,还有点失落,但慢慢理解了,觉得她很伟大。”
一封家书,一个故事,妈妈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年下半年,江博被选为班长。“妈妈就是我的学习榜样。”江博告诉记者,以后他也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驻村期间,也许赵德莉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错过了孩子生病时的照顾、上下学的接送。”三元镇党委副书记曹平说,“但她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生活,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这封信里的每个细节,都生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