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孝

吴衡:两度捐献生命火种,做温暖他人的明灯 发布时间:2021-03-24 来源:文汇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 薄小波

  “如果我不捐献,那么上一次捐献就没有意义,所以我这一次更应该伸出援手,希望帮助他早日离开病房,回归正常生活。”说起自己的经历,吴衡显得云淡风轻,而旁人却无不为这位两度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所动容。

  吴衡,80后干部,金山工业区朱行居委会副主任。在同事眼中,他是一名踏实奋进、勤恳敬业的基层干部;在社区居民看来,他有一副“有事您说话”的热心肠;而在大家交口称赞的口碑里,他更是一个乐于奉献、令人敬佩的好青年。

  两度捐献,“有一个生命在等着我”

  2017年4月,作为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的吴衡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25岁的白血病患者血样配对成功,他丝毫没有犹豫,当即同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一系列前期检查后,吴衡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捐献了30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年轻患者送去生的希望。那一刻,吴衡觉得“值了!”

  原以为当时帮助的患者已经康复如初,没想到2019年9月,他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求助电话,得知当年受助的那位患者因为病情反复,需要他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才能延续生命的希望。吴衡没有丝毫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

  “我感觉,有一个生命在等着我,他需要我。”回想当初的情景,吴衡动情地说。

  在接到二次捐献电话时,家里人一度很担心,毕竟吴衡自小身体就不好,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但他自己很坚持:“有了第一次捐献,我就已经和一个人的生命连接在了一起,我有义务去拉一把。”

  “第一次捐献比较紧张,一切都是未知。这次捐献轻松了很多,采集流程我已经烂熟于心了。”2019年11月7日,吴衡躺在华山医院的病床上进行二次捐献,经过3小时的采集,85毫升的淋巴细胞立刻就被送往那位年轻患者所在医院,给了他第二次重生的希望。

  事实上,吴衡有这份多次捐献的勇气,和他自小身体不好有很大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份帮助别人减轻病痛的同理心。原来,由于肢体残疾,吴衡小时候经常住院治疗。看到别人生病住院,他自己很能够理解病患的心情。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站都站不稳。经过几次手术矫正,虽然现在减轻了很多,但依然没有完全正常。”随着逐年成长,吴衡养成了体贴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传递温暖,“同行者”越来越多

  就在吴衡二次捐献回来上班没几天,社区退休教师冯雪莲阿婆趁着去居委会办事的间歇,特地赶来关心慰问了他的身体状况。

  原来,吴衡刚捐献完没多久,冯阿婆就从女儿处获悉了他第二次捐献的信息,心里一直挂念他有没有恢复好、休息好。

  “这个弟弟(指吴衡)捐了两次,大家都很担心他。”当说起吴衡的为人处事,冯阿婆一个劲地竖大拇指,“这孩子从小我就看着他长大,做事认真、心善,我们都经常麻烦他”。80岁的冯阿婆丈夫过世,家里有一个先天性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的儿子和一个听力障碍的女儿,由于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冯阿婆一个人在家照顾,老人也很少出门。熟悉她家情况的吴衡经常上门探望、帮忙,一些大事小情也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不仅如此,邻里之间有什么困难,再琐碎的事吴衡也会想办法解决。

  “基层工作和其他工作不一样,作为居委会干部,尽管腿脚不方便,他70%的时间都是在外面奔波。对社区100多户困难户、独居老人等家庭情况了如指掌。”与吴衡共事四年多的朱行居委会党总支原书记宋建中说。

  吴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把工作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说,“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老党员、老志愿者,比如几十年如一日清理社区黑广告的吴永昌、九十多岁了每年坚持捐赠特殊党费的方如泉,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我,让我觉得应该把这种温暖接力传承下去。”

  2005年至今,吴衡从事民政民生类工作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温暖是可以传递的。方便了其他人,也会得到其他人的反馈。”在他带动鼓舞下,妻子覃静和同学尹平、俞逸平也都成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的“同行者”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