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中学教育是什么样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探索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3月16日上午九点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省锡中”)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同学们纷纷来到匡园街区。烘焙小屋门口排起了长队,四位学生志愿者套上红马甲,麻利地为同学们售卖糕点;匡园学生银行内,5位“工作人员”正在盘点款项;匡园邮局、朗读亭、诚信超市里,学生们各司其职,街区运转井井有条。
匡园街区宛如一个微型社会,由学生们自主管理。这也是省锡中为培养“问题解决者”的一个有力抓手。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优雅生活者。”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第二场“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时,引发强烈共鸣,多次全网刷屏。
“我们看到了省锡中除分数和录取率之外的价值点。一所高中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校长和老师还能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引导他们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人生方向。”省锡中家长李荣华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毕业于省锡中,如今在清华美院就读。她表示,分数之外,家长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幸福,能够怀揣梦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将来要去往何方,而省锡中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省锡中86%的学生来自无锡市惠山区的乡镇和街道,学校里还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样一所中学,既要参与高考竞争,又要在高考与未来的大考、专业与兴趣爱好等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需要极强的耐心和定力。“好的教育”究竟长什么样?近日,记者走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试图寻找到答案。
高考和未来的大考,孰轻孰重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唐江澎说,育人的目标里就应该含有分数,没有分数的育人目标是空洞的,是不能够被社会接受的。但学生除了学习,还有生活,还可以得到其他各方面的充分发展。教育要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成绩很好,但是也能唱歌、奔跑,还有时间投入到社会关怀中去。
“培养终生运动者”被唐江澎放在了“好的教育”之首。走进省锡中博物馆,面积不大,但是史料翔实。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匡村中学,创办者所订立的训育主旨是“养成健全人格 发扬个人才能”,训育标准的第一条即是“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
在当时极其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匡村中学开设了医疗课、戏剧课、演讲课等。从博物馆展板上,能看到当时语文的评价方式有口语训练、演讲、讨论、辩论等;体育还有专门的成绩单,除了体育运动项目评分,还有出席情况、体育精神等综合评价。
“所有的教育是围绕着人展开、建构,且评价十分多元。”唐江澎说,发黄的照片不仅显示着学校久远的历史,更能从中感知到育人的温度。透过这些照片,我们获得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性启发。
下午第八、第九节课,省锡中的操场上、专业场馆里,一个年级的几百名学生都动起来了,他们选择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省锡中,包括高三年级的学生在内,每天保证有一节体育课。学校还根据学生需求,在传统运动课程以外,增设了游泳、击剑、跆拳道、自由搏击、瑜伽、太极等16个运动项目。击剑馆和游泳馆等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共享,学校不收租金,但要求租用场地的专业培训机构给学校提供课程服务,这就解决了各个运动项目的专业师资问题。
有时间运动的前提是高效学习。省锡中建立了科学的课程管理模式,为每一个科目的学习划定格子,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格子的能力和分数目标,不能占用其他科目如体育的格子。学校鼓励学生找准自身学习节奏,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每天晚上9点50分必须熄灯睡觉。并要求教师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上课讲什么内容,作业就留什么题,课上练习了的题,作业就不用再留了。
高效学习挤出来的时间,被引导投入到更多为未来奠基的能力储备之中。比如阅读,省锡中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成600万字的阅读量,学校把图书馆搬进教室,每个教室后面都有一个书房,常年保持500本书的数量。这些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筛选的,到第二年会更新。再比如,在语文考试中纸笔测验所不能体现的口语部分,省锡中通过系列课程和诗歌朗诵会、辩论赛等活动,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升起来。
素质的养成在生活中得以充分体现。在匡园街区,记者随机和匡园学生银行的工作人员、高一年级学生诸高霖聊了起来。他向记者介绍了该银行的职责,是为同学们兑换零钱以及保管钱物。在和记者聊天的七八分钟时间里,诸高霖始终表现得落落大方,表述简洁清楚。
专业和兴趣爱好,如何兼顾
“为了考试牺牲太多,这不应该是教育本来的样子。好的教育应该是孩子不仅仅获得知识,他还要获得能力、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他要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中的‘五业’贯通。”唐江澎告诉记者。
匡园街区一号,进门左手有一张“五业贯通 为爱而学”的展示表。高中的学业、大学的专业、未来的职业、一生的事业以及这辈子想为人类所做的志业,都有相对应的方向。其中,“专业”一栏设置了专业探索课程,其中一项课程就是“面向专业大类的研创式大任务课程”。
“我们强调建构了面向大学专业大类的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想把大学里典型的学习方式引入高中。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们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从‘为分数而学’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转变为‘为爱而学’。当一个人明确了为什么而学习、今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学习的动机是强大的、持续的。”唐江澎说。
2020年10月,省锡中开设了量子计算课程,共有十位学生报名选修。这是量子计算首次进入我国中学课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与粒子物理专业博士陈明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基于NV色心的量子计算”课。
“对中学生来说,这门课的挑战是比较大的。”陈明告诉记者,在这门课上,他主要从历史、现状包括未来的展望,给学生们讲关于整个量子力学以及量子计算的大框架。这些内容对数理知识的要求相对低很多,可是即使是这样,让学生们建立起对量子计算形象的物理图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的反馈让陈明很有成就感。“他们上课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浓烈的兴趣。两堂课连着上,中间给一点儿休息时间,他们会主动要求我再多讲一些相关的内容。”陈明说,未来还有一些其他的关于量子计算的探究性课程规划。这些探究性工作,与大学研究生的一些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基于科学仪器和通用的实验室条件,能够指导高中生做出类似于科创比赛这样的探究成果。
本学期,省锡中开设了56门研创类大任务课程,涉及新工科、数理、文科、医科、农科等专业领域,量子计算也将继续开课。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吴逸萱,2017年从省锡中毕业。她从小对音乐很感兴趣,从高一开始选择微电影制作、合唱等大任务课程。当时的课程指导老师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他和信息技术老师一起研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吴逸萱是他们带的第一届学生,师生一起摸索学习影视制作。其间,她和指导老师合作拍摄了一部纪实性的短片,详细展示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纪录片反响很好,这也给了她足够走下去的信心。
高考前夕,吴逸萱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回望高中生涯,是研创式大任务课程让我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选择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工种里选择了跟自己兴趣爱好最合拍的专业。”吴逸萱告诉记者,今年她即将毕业,准备往音乐制作方向发展。“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一直对这个专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吴逸萱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幸福。”唐江澎说。老百姓所要的好学校、好的教育,一定是既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业成绩,又能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认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这里,每个学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直抵心灵的关爱,激活了学生的发展潜能,并为他们的潜能发展尽可能创造条件。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这样一个关键历史时期,省锡中培养的是契合时代要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