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校园之窗

这所小学这样解决“三点半难题” 结局“皆大欢喜” 发布时间:2021-03-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3月15日电 题:一所小学的“三点半”突围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

  李尚宸的妈妈终于可以“光明正大”接儿子了。下午5点20分,母子俩到校门口旁的烧饼店包圆了最后的生煎包,手牵手回家。

  这是昆明市盘龙小学尝试解决“三点半难题”的第二个学期。变化正跳动在与这所公立小学相关的每根神经上。

  三点半的尴尬

  时间回到两年前。“那时,每天接孩子放学让我很有负疚感,因为需要早退。”李尚宸妈妈坦言,自己和老公在医院上班,为接孩子,两人要轮换着请假,不仅同事不满,也影响了事业发展。“老人不在身边,自己也想过当全职太太,但条件不允许,老公压力大。”

  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困扰。三点半,孩子放学。五点后,才能下班。谁接?谁管?这一尴尬的时间差,成为许多家庭需要过的坎。

  盘龙小学校长高辉曾做过调研,双职工家庭一般就两个选择:老人接或校外托管机构接。前者无法保持常态,且老人的育儿理念与家长有别。后者有安全和食品卫生隐患,不菲的收费也增加了家庭开支。“那时三点半放学,举着托管班牌子的年轻人和白发老人一起挤在校门口,成了一道风景。”高辉说。

  但如果让孩子在班里等家长,学校也难。老师白天很早到校,中午得照顾学生吃饭,放学要备课和批改作业,工作量已近饱和,如果三点半后还要义务看管,弦会绷太紧。

  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提倡解决三点半问题,但有效且可复制的经验并不多。盘龙小学主校区1600多名学生中,半数家长都希望解决这一问题。

  需求旺盛,却无从下手。直到一件事刺痛了高辉。

  眼镜的刺激

  2020年因为疫情,学校停课了两个月。复课后,高辉发现“小眼镜”明显多了。她在这所小学工作了32年,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像她一样戴眼镜。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辉发现,但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视力都好,像足球队的鲍钦湛、啦啦操队的王鋆兮,视力都是5.2。在咨询了眼科医生后,高辉有点吃惊,原来我国青少年近视人数已超1亿,而且大学几十个专业都不收“小眼镜”。医生告诉她,预防近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每天户外运动一到两小时。

  “体育课的时间达不到,就用三点半课堂补!”高辉突然开窍。

  但很快,后续问题出现:如果以教体育技能为主,把社会力量引入校园,如何把关?家长能接受的费用是多少?运动伤害数量增多怎么办?太多问题暂时无解,但想到孩子鼻梁上的眼镜,高辉心一横,先干再说。

  她给每个班配置了可升降桌椅,把所有教室换成了护眼灯,要求留体育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比如跳绳需由家长计数填表,班级每月一赛。

  在相关部门帮助下,高辉把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作为第三方引入校园,“他们是有备案的社团,也是教育部门评估认可的机构,下辖很多委员会,教练专业。在费用上,体协与家长结算,我们老师的加班费则由区政府买单。”

  为了给体育老师撑腰,也为了降低运动伤害风险,高辉开始编织一张“提前防、制度管、有预案、保险全”的网。2020年10月9日,盘龙小学的“三点半课堂”正式开课。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的话让高辉很有共鸣,“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就是一个校长的使命。”

  “一个健壮的体魄,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终身运动的自觉习惯,是我想送给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礼物。”高辉说。

  皆大欢喜

  下午3点30,下课铃响。孩子们背着书包奔向另一个“课堂”。

  “足球、田径、跆拳道在操场;跳绳、篮球在2号楼背后;啦啦操在音乐教室……”大队辅导员彭丽娜在楼梯口喊。

  盘龙小学地处市中心路段,操场只有四个篮球场大,每栋教学楼后的空间或被改成50米跑道,或被建成迷你篮球场。“我们在努力让每个角落都有运动条件,尽量‘地尽其用’。”高辉说。

  下午4点的昆明,阳光柔暖,孩子们开始做准备活动。每个班都由学校体育老师和体协教练负责。“我们了解孩子,教练擅长专项,大家优势互补、教学相长。”体育老师杞春财说。他的搭档蔡娟是昆明学院跳绳专业大三学生:“我毕业后也会是体育老师,能提前进入角色,很棒。”

  5点20,校门口已有父母等候。“让孩子出出汗挺好。云南省中考体育已经是100分了,而且从初一开考,不从小学打基础怎么行?”家长杨云淇说。“校外一堂钢琴课要180元,学校三点半课堂才25元,还有两位教练的‘双保险’,我很放心。”家长王筝说。

  “最主要的是,我能准点下班接孩子了。”李尚宸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