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搓、揉、掀、点、切、刻,几块面料在陈明远的精心雕琢下,人物的身、手、头、面便跃然而出,接着再给人物加上服饰,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就这样完成了。“今年是牛年嘛,就想着塑一个什么样的题材呢,我就想到了塑一只勇往直前的牛,但光塑一头牛的话未免有些单调了,然后就又塑了一尊老子出关,就是现在的《紫气东来》了。”陈明远指着他的作品介绍说。在春节前他做了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作品,这对于陈明远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年味儿”。
曹州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早起源于古曹州穆李村,即如今的菏泽市牡丹区,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因具有造型独特、简练生动、形象逼真传神、色彩艳丽单纯的特点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流传至今。
陈明远,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1987年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的他自幼喜爱传统文化,8岁师从祖父。祖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较为有代表性的民间面塑艺人,承于祖父膝下长大的陈明远从小对面塑艺术耳濡目染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童年时期他手中捏出的一个个小面人儿便成了他从艺的启蒙作品。
多年来受到的面塑熏陶在经历了大学美术雕塑专业的系统学习后,他的才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对于面塑创作,他不仅只停留于表面的刻画,而且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2013年,陈明远来到天津,开始了他面塑传承的新阶段。“因为天津是泥人张的发源地,泥人张也是中国传统雕塑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中有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在这里也算是近水楼台了。”平日里陈明远会经常去观摩彩塑作品,无意间结识了一些老师和伙伴,谈及此时他的话语间满是感恩。他坦言这些“贵人”给了自己对于面塑的传承乃至自我认知上都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在他们的鼓励下他勇敢克服了很多现实的困难,甚至可以说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跨越。
最初,陈明远面塑的工作并不能支撑他基本的生活更谈不上丰衣足食。从在幼儿园门口捏面人糊口,到在天津古文化街支摊儿为游客现场塑像,再到有了自己的店面,直到现在拥有了属于他自己的面塑工作室,这一路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其实摆摊卖面塑的那段时间是非常珍贵的,给我后面的创作打了一个很扎实的基础。”面对自己最初在生存与创作中挣扎甚至略显窘迫的状态,他显得非常轻松和淡然。
“面塑呢,相较于其他的造型艺术会做得很快,而且它的材质又非常的细腻,可以比较容易的把衣服的质感体现出来。它越真实、越接地气,它就更容易让人去接受。”陈明远在多年前“支摊儿”塑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并且他意识到曹州面人的一些传统题材是一种原生态的美,已经和如今的社会有些脱节了,不再符合现在大众的审美情趣。
“我要传承下去先要生存下去,只按老手艺做的话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要用传统的技法,做出属于我们新时代的作品。”从2010年开始,陈明远用了5年的时间来研究改良传统的曹州面人,经过特殊化学配方让面料柔韧性更加好,长时间放置也不易开裂,色彩更加饱满典雅。他尝试涉猎更广泛的题材,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主题都有涉及。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陈明远有空便会去观摩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遗迹,像宋代的灵岩寺、山东济南灵岩寺、山西的崇庆寺,包括平遥的双林寺,都是他的观摩“教室”。“我会临摹一些明宋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一些传统雕塑作品。也不断学习研究古代的书画作品,从中汲取文化精髓,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比较深厚的底蕴。”陈明远说。
现在的他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圈内人的肯定,也吸引了很多业余爱好者。身为传承人,陈明远深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并亲身接触体验到面塑是传承很重要的一环。
2016年开始,陈明远尝试设立面塑体验学习教室,所有喜爱面塑的人都可以来体验学习,目前他已经有150多位“学生”了。这些体验者小到十来岁大到年过七旬。陈明远介绍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一些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也在汲取不同的信息,很多东西我也需要向他们学习。这些都可以融合到面塑的创作当中,这也是我的作品不断进步的一个因素吧,他们也是我的老师”,陈明远说。
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陈明远把课程转到了线上,用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聊天儿讲课,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是,线上的教学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仍然有很多同学愿意和他上线学习交流。现在,陈明远准备将面塑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面塑,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陈明远谈到对面塑的理解,性格腼腆的他说话明显变得热络了起来:“在我看来,面塑是一种媒介,表达的是作者对世界一种认知。这和绘画、雕塑一样,都是以形传神的表达。”陈明远认为,面塑是一门语言是一种载体,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法上面。一个艺术作品像一棵大树,技法就像树上的树叶,其中的文化内涵才是树的根。
多年来他坚守着传统面塑技艺,无论经历了什么困难,陈明远从未想过放弃。他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动态。创作作品、培训学员、对作品的新感悟……基本每一条都与面塑相关。正如他提出的“与古为徒,师古化新”,陈明远认为面塑虽小,但它可以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小中见大,并赋予它现代的精神和新的生命力,也就是“塑面为神”。(中国青年网记者 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