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2月11日电(记者张旭东)在万家团圆之际的除夕,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正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航次首席科学家董冬冬,他说:“吃完年夜饭就回甲板干活,也是一种快乐。”
董冬冬告诉记者,“科学”号是1月20日从青岛起航,赶赴西太平洋执行国家基金委远洋科考任务,目前已完成计划工作量的一半以上。“今天是除夕,我们在每个房间门上贴了福字,驾驶台挂了红辣椒、小牛等饰品,餐厅也是装扮一新,挂了各国国旗还有气球。”
虽然年味很浓,但海上作业却一点没耽误。除夕当天,他们依然安排了海底地震仪作业,预计下午4时左右才能回收回来。“本来我们是一天24小时作业,人员轮换,但船和设备不休息。今天除夕特殊,我们就安排晚上6时到23时30分放假,让大家放松一下。但驾驶台和轮机部还是要有人值班。”
今天是“科学”号厨师最忙碌的一天,他们为每个桌准备了14个菜,有白斩鸡、糖醋黄花鱼等。海底地震仪回收完毕后,科考队员一起到餐厅包水饺。“我们还准备了文艺节目,69个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过新年。”董冬冬说。
本航次大部分科研队员都是第一次在海上过春节,很多年轻的研究生还是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春节。董冬冬介绍,大家精神状态都很饱满,有这样的经历也很难得。不过晚上和家人视频,估计想家的情绪会比较强烈。
董冬冬告诉记者,这个航次,几名年轻队员晕船很厉害,吐得一塌糊涂,但是到了值班时间仍然强打精神坚守岗位。一些年轻科研人员孩子未满周岁,只能在网络好时和家人视频聊天,缓解一下思乡之情。作业海区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但队员在甲板作业要“全副武装”,穿着厚厚的工装、工鞋,戴着安全帽,工作没几分钟就汗流浃背。
“收揽作业类似拔河,需要大家劲往一块儿使。队员们自发地喊着号子收揽。”董冬冬说,“我们整个航次50天,但来回的航渡时间就需要20天,作业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大家都是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科考任务。”
董冬冬已是第三次在海上过春节,2015年春节也是在“科学”号上。他说:“这次条件好多了,可以视频聊天。前两次网络条件还不好,微信经常都上不去。这两天我和爱人刚接通视频,10岁的儿子就抢过去手机,小家伙想我了。”
“其实海上过年也有它的快乐,六七十个人在一起很热闹,而且深夜的星空特别漂亮,这就是一个海洋科技工作者的酸甜苦辣。”董冬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