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9日电 题:至静的铁路 听漏的交响
新华社记者谢佼
当最后一列动车驶出成都东站,喧嚣声宁静下来。凌晨零时,李顺洪工长挥挥手,率两名身着黄色防护服的“听漏人”,将手里听音杆轻轻探地,走上成都东站供水加压站的作业区。
耳朵靠近听音杆,他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让细微的声响在脑海中构建出详细的地下管线图——“沙沙”声是静谧水流,“坷坷”声是小石子在动,“咝咝”声则要仔细分辨,这很可能是管线漏水,有细小的喷溅。
每听上半分钟,他们就向前迈一步,再继续听半分钟,再迈一步……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供电段成都给水工区,每天近一万吨水沿上百公里的管道供给沿途铁路单位和车站,需要听漏人每天深夜万籁俱寂时一步步探测。
听漏,是供水检漏工作中最实用、最经济、最快捷的做法。听漏人用听音杆听针探触地面,听筒放大声音,逐一查找漏水点。李顺洪从17岁一直干到如今的56岁,当了大半辈子的工长,他告诉我们,不能小看了听漏工作。“管线埋深至少一米,水泥封着,各种管线混着,你知道哪里有问题、该从哪儿挖开来检修吗?”听声辨位,说的就是他们这手绝活!
有一次成都局八里基地漏水,他反复去了三趟,听了二十多次,最后凝神听了十分钟,才从前后一百米范围内精准定位,解决了疑难问题。
“听漏人腰都不好!”李顺洪轻捶着腰感慨,“每走一步弓一下腰,平均每人每天弯腰164次,全组全年24万次弯腰。还不能走直线,得走蛇形路线。”
这是稀有工种。工区只有4名听漏人。49岁的退役军人杨洲成说,他学了足足三年多才入门,又练上十来年算小成。
“干这行最主要就是要专注,心要静。刚开始学时,只听得见自己的喘气声,后来呼吸调匀,就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再后来对各种管道的水声入了迷,甚至下班回家,也只听得见下水管里的声音,别的杂念和声音自动过滤。”杨洲成说。
春运期间,听漏人愈发细致认真。他们用内心至静书写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