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中华文苑

邵伯听歌 发布时间:2021-01-03 来源:光明日报

  【留住乡愁】

  作者:田开砚(江苏省扬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干部)

  故乡邵伯位于扬州城东北,因水而生、依湖而建、应运而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南濒长江、北负淮河、西邻邵伯湖、东接盐邵河、中贯京杭运河,“南船北马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地位,使邵伯在历史上一度成为流金淌银的商贸重镇,四方商贾如云,官船来往如麻。

  清代后期,海运取代了京杭运河漕运,特别是津浦铁路修筑后,邵伯游离于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外。云帆过后,繁华落尽,唯有风韵写在唐诗宋词,美景留在康乾盛世,还有一条百年老街静默在运河古道之畔。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逢年过节的购物首选之地就是邵伯老街。老街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豆腐店、酱菜园、大药房、布行、秤行、米行、茶社、澡堂子等百业兴旺。脚下青条石铺成的街道,历经百年沧桑而油黑发亮,晴不扬尘、雨不积水。跟着大人坐轮船上邵伯老街,也算是出一趟远门,成为儿时的奢望。

  少年时,暮春三月,朝雨如轻雾,运河荡轻舟,幻想着自己长大以后能走出邵伯,进到外面的繁华世界,远处不时传来《拔根芦柴花》的栽秧号子:“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呀来的栽了……”

  青年时,从军寂寞,雨夜听风。在彭城的云龙湖畔、信州的带湖畔,以及仙游的鸣峰山下、京西的百望山下,都留下足迹,最爱听的还是家乡那支歌,悟得田园生活最快乐:“拔根的芦柴花花,洗好那个衣服桑呀来采。泼辣鱼那个飞跳,网呀来的抬了……”

  在部队,每次探亲回家,都要逛一下邵伯老街,独自彷徨在那悠长的小巷中。年轻的原住民外迁后,寥落的老街上,只有白发老人闲坐聊天。后来,网货进村、淘宝下乡,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邵伯老街的“金店”“旺铺”大多关门,百年老店也打烊,只剩下斑驳的青砖黛瓦和结满蛛丝的雕梁。而电商则作为新业态,把产自邵伯的老菱、芡实、龙虾,以及香肠、咸货、老鹅等老字号品牌卖到天涯海角,卖到脱销。

  游子倦了、累了,卸甲归来,再回到儿时听歌的地方,不得不慨叹世事多变迁。巨龙贯江淮,高铁飞稻浪,连淮扬镇铁路和北沿江高铁将邵伯融入长三角的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年轻人进入都市工作后,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组织、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应运而生。无人机播种小麦,智能农机收割水稻,天地之间机声隆隆,解放了人力,代替了劳动号子,岁月远去,耳畔之音亦远去。

  邵伯湖封湖禁渔后,渔舟唱晚成为过往。消失很久的梅鲚、河鳗、虎头鲨、野鸭等“老居民”都游回来了,南来北往的“迁客候鸟”也将此作为驿站栖息。末代渔民“洗脚上岸”,告别“水上漂”,办起了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安居乐业。

  大湖泱泱,大河昌昌,大美邵伯。月照邵伯,古今交辉,远处传来广场舞的旋律:“拔根的芦柴花花,姐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小小的郎儿来哎,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这穿越时空的歌声与运河上的汽笛声交织,奏响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悠扬旋律。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