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逐梦践行

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三峡渔民退捕转产后的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12月30日电 题:从“靠江吃江”到“守江护江”——三峡渔民退捕转产后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李松、王晓曈

  渔舟点点曾是三峡库区的日常景象。如今,为守护长江生态实施禁渔退捕,一个个江上打鱼人转产就业,三峡渔民过上了新生活。

  冬日阳光洒在江面上,刘加祥站在清漂船上,将漂过的垃圾麻利地兜上船。

  刘加祥今年57岁,在重庆涪陵区当了40年渔民。“转产后,我们两口子应聘加入清漂队,加起来一个月收入有5000多元。”他说,不像以前当渔民时生活不规律,现在每天早上7点半开工,晚上6点收工,收入虽比以前少些,但更稳定了。

  长江涪陵段有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保护鱼类资源,早在2019年,当地渔民就开始退捕上岸。通过“推荐就业解决一批、支持创业一批、公益岗位托底一批”等措施,涪陵区确保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站在摇晃的清漂船上,刘加祥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以前长江里鱼多得很,有时一网能捞出100多斤鱼。但近些年鱼明显少了,一网下去最多只打到几斤。”

  “禁渔令来得及时,不然以后长江可能只剩下空荡荡的江水了。”刘加祥感慨地说,现在不能打鱼了,趁着还有把力气,自己想把长江“美容师”这份职业一直干下去。

  配合渔政执法部门,收缴各类违规钓鱼竿60多根、地笼网4张、三层刺网1张……这是今年11月从渔民转型为重庆万州区护鱼队员后,陈文学和另外3名队友的工作成绩。

  “现在长江禁捕深入人心,大伙儿都知道偷捕、用违规渔具乱钓不对,但还是有个别人心存侥幸。”前不久,陈文学接到举报,说有人用爆炸钩钓鱼。“我赶忙开船去查,并及时通知渔政人员把违规渔具收缴。”

  陈文学是万州区甘宁镇人,当了20多年渔民。“我们这支护鱼小队,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巡逻20公里江段。”他说,过去打鱼的地方,现在就是护鱼的重点区域。

  戴着袖标,穿着救生衣,护鱼队员吃住在船上,发现偷捕、乱钓现象,第一时间制止、报告、保留证据。

  隆冬时节,在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脐橙挂满枝头。村民余世建正忙着在果园里采摘,果园下面就是滚滚长江。

  余世建是奉节县690多名转产渔民中的一员,他在今年8月退捕上岸。“过去打鱼、种地是‘一心两用’,现在我一心一意想把脐橙种好,卖出好价钱。”余世建说,家里种橙,遵守严格的“农事日历”,一年施4次有机肥,果子摘了后,还要仔细修枝。管护得好,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没问题。

  这时,站在一旁的村干部接过了余世建的话茬。“为让你们安心种地,政府还要在果园里配套修建轨道采果车和滴灌系统,以后种地成本又能节省一大截呢!”余世建一听这话,连连说:“这个政策好!”

  说是退捕上岸,其实余世建离长江很近。“直线距离也就20多米,房子在岸边、橙子也在岸边。我也是在守江护江啊!”他说,家里祖祖辈辈都在江边生活,自己现在踏实种地,不让污水、肥料污染“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