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科技教育

25万名博士后,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 发布时间:2020-12-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题:25万名博士后,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

  新华社记者姜琳

  你一定知道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但还有比博士更“学霸”的博士后,你了解吗?作为我国最活跃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25万名“潜藏”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博士后们,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

  能挣钱!博士后≠学历

  “每当亲友不明白的时候,我就会解释一下,博士后算工作经历,不是一种学历,而且还有收入。”29岁的鄢仁鸿笑着说。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鄢仁鸿选择到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博士后。2月底,他和团队在全球首次报道解析了新冠病毒接触人体细胞那一瞬间的样子,被《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

  像鄢仁鸿这样的博士后,我国已累计招收25万多人,分布在各大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如果把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积累比作烧到99度的水,那么博士后阶段的强化培养,就是“从学生到学者的加油站”,能提升最后1度让水沸腾,实现科研能力的根本性提高。

  据了解,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是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倡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而设立的,35年来从最初的理学、工学发展到全部13个学科门类的111个一级学科,从最初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扩大到企业、园区。

  “近5年全国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规模迅速扩大,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平均进站年龄31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富有活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挑大梁!平均每位博士后承担2个项目

  百度上有一条高频提问:博士后的后面是院士吗?

  其实二者既不在同一个体系,也没有晋级关系。但是调查显示,博士后阶段对科研人员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来学术成就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院士达125人,其成为院士的平均年龄较其他院士年轻3岁左右。近年来每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国内博士后经历的人员超过18%,并且这一比例在稳步提升。

  博士后们聚焦当代科技前沿问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参与国家科技创新的实践,许多“85”后、“90”后迅速成长为科研技术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8年《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中国科学家率先突破体细胞克隆猴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文章第一作者刘真,当时年仅30岁,就是从未喝过“洋墨水”的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今年6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这背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带领的武汉大学博士后团队,建立了中国自主的广域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定位精度。

  “十三五”时期,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其他各类项目12万个,平均每位博士后人员承担2个以上研究项目。

  制度突破,造就高层次人才“特区”

  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巨大优势和突出特点。

  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

  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博士后方亮,通过新型免疫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关键技术产业化,为企业创造效益4亿多元。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率先研发出两种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博士后制度突破了传统人事关系、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不同学科和科研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辟了一块‘特区’。”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对此深有感触:“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就读于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基因工程专业,三年博士后工作研究微生物学方向,这段时期使我从微观探究到宏观战略、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都得到了系统学习和交叉培养。”

  在她看来,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突破学科壁垒、发现交叉学科方面的作用,对大力培养创新意识、推动科技自强自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