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4日电 题:河南:伏牛山村“绘”出致富新天地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初冬时节,豫西伏牛山区泛起丝丝寒意;夏秋时节游人往来的喧嚣,在大山深处渐渐褪去。以“手绘小镇”扬名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并未沉寂,除了接待三五成群的写生游客,村民抓住旅游淡季的空闲,忙于建设村史馆,打造乡愁博物馆。
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的嵩县是深度贫困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地下没矿,山上无林”的三合村是大山深处最穷的村。
“地在山上挂,旱涝都害怕,一场大雨来,要啥都没啥。”村党支部书记武松生用一段顺口溜向记者描述过去的三合村,“2014年建档立卡之初,全村415户人家中130多户是贫困户。”
转折发生在2016年,村里年轻人冯亚珂为三合村脱贫致富提出了新思路。
冯亚珂美术专业毕业,在郑州办过多年美术培训班,深知原生态村落的价值。“远山、密林、小河、民居……很多学校、画室都需要这样的写生基地。”冯亚珂曾带学生四处写生,故乡的青山、绿水、民居一直萦绕在脑海,“老家处处都是景色,何不回去发展写生经济?”
2015年,冯亚珂带着筹集到的150万元资金回到家乡,他劝说父母拆了自家的旧房,建起了村里首家农家宾馆,主要接待写生学生。凭借多年积累的画室资源,2016年开张半年,宾馆营收20多万元。当年,三合村接待游客2000人次。
冯亚珂的成功让村干部看到了改变山村命运的希望。2016年底,短短两个月,村支书武松生召集村民开了11次动员会,号召大家改建宾馆、发展农家乐。不久,武松生自己建起村里第二家农家宾馆。
三合村人的热情被逐渐点燃。写生亭、文化墙相继落成;老宅院、豆腐坊修旧如旧;红砖墙、平顶房“穿衣戴帽”……穷山村摇身一变,白墙灰瓦与远山近水相映成趣。村子有了神韵,引来70多家画室签约合作,三合村逐渐成为写生专业村,叫响了“手绘小镇”的名号。
花甲之年的张星立给学生当模特,在门前石头上坐一晌,就能挣钱;“羊倌”李九春瞄准学生写生之余“看星星、吃烧烤”的需求,做出了深受欢迎的特色烤全羊。近两年,村里25家农家宾馆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年收入400多万元。
2018年,三合村成功脱贫摘帽。同年,冯亚珂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三合村人致富的心气越来越高。
看好写生经济带来的各种新机遇,更多像冯亚珂一样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回乡创业。31岁的高彪曾长期在外带团组织拓展培训,他发现愿意亲近大自然的人越来越多,“河里摸个鱼,玩玩泥巴,都成了孩子们热衷的夏令营项目”,他紧随冯亚珂的脚步,将团队拓展、夏令营等项目带回到山清水秀的三合村,仅2019年暑假期间,高彪就接待了万余名游客。
见识广、懂市场、会经营的三合村年轻一代逐渐开发出丰富业态,与周边村庄共享发展红利:注册“手绘小镇”商标,成立电商馆、直播间,大山里的农副产品经过包装后畅销网络……
如今,三合村已发展为集写生、摄影、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未来,我们要将三合村打造成豫西最具特色的乡愁文化地、研学区、度假区。”武松生说。他和村民一样,眼界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