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艺家】
作者:褚诗雨
她被誉为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曾三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她是戏曲改革先锋,打破了传统越剧“才子佳人”的内容框架,创作了《孔乙己》、新版《梁祝》《二泉映月》《寇流兰和杜丽娘》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她说自己是“骂大”毕业的——从开始越剧实验改革到如今尝试打造越剧文旅IP,几乎没有一次不“挨骂”,但她在“挨骂”中不断为越剧探索出新的可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你们要把我的眼泪逼出来了!”一年前,在小百花越剧场的黑匣子剧场,一身深色衣裙的茅威涛面对粉丝们的声声告白,在明亮的舞台灯光下悄悄拭了好几次眼角。那一刻,坐落在西子湖畔、保俶山下的小百花越剧场终于破茧成蝶,茅威涛也开始转向新的人生舞台。在此之前,即将迎来从艺生涯第40个年头的茅威涛卸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转型成为由阿里巴巴集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几家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小百花越剧场正是百越文创运营的首家实体剧场。
茅威涛一直是个大胆的创新者,从国有文艺院团负责人到实体剧场的运营者,这不是她第一次勇敢突围,尽管每次总是伴随着质疑声。“自从我开始越剧实验改革,几乎没有一次进行新尝试是不挨骂的。”提及质疑声,茅威涛并不避讳,她眼神清澈,笑语朗朗,称自己是‘骂大’毕业的,“愿意为中国传统戏曲探索出更多可能性以吸引更多当代年轻人”。
茅威涛也曾困惑过、挣扎过。早在二度获得梅花奖,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时刻,舞台下的她,就陷入了深深的焦虑。“我不愿当一位仅仅复制美的演员。接下来怎么办?”于是,她剃去一头秀发,不再满足于在越剧舞台上扮演传统的白面书生,而将目光转向越剧男性形象的创新。在她的尝试和探索下,孔乙己在月下踽踽独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寇流兰“遇到”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人们这才发现,越剧还可以这样演。
茅威涛的探索自然遇到了质疑。老戏迷爱看干干净净的年轻公子,当茅威涛剃了头驼着背,戴上墨镜蓬头垢面时,老戏迷不禁产生了幻灭感。茅威涛坦承,为了搞创新,有时候确实有些“冒进”,甚至给人以离经叛道的感觉。好在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茅威涛和小百花创排的《孔乙己》20年前不太被人接受,但今天却有很多人呼吁她重排。还有他们创排的《西厢记》,20多年前在上海被骂得很惨,可若干年后进行全国巡演时,当年被骂得最惨的内容,却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掌声。
如今,身份的转变让茅威涛转向了更广阔的事业空间。相比于是否会引发争议,茅威涛更关心的是年轻人的喜好以及越剧的生存空间:“我们不能光靠政府养着,那样越剧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做实体剧场,就是要把跑码头走江湖转换成驻场演出的方式。”
2020年元旦,小百花越剧场推出了驻场剧目新版《三笑》,茅威涛和导演郭小男直言不讳地宣称,他们就是要打造网红IP。评弹、现代舞、Rap、摇滚、越剧、沪剧、江南小调,这台混搭了各种元素、融入社会热点、允许拍照打卡的先锋实验大秀,面对的不理解和所承载的期待几乎一样多。
“在杭州,固定的越剧观众大约有两万人,随着传统观众的老去,守住前辈传承下来的底子,养得起剧团就能活下去的时代已经结束。面对着大量城市新移民,要想让越剧活下去、活得好,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市场和票房只是第一步,我们真正想尝试的是通过商业和互联网实现更高效的文化传播。”茅威涛说,通过驻场演出,把越剧及其作品打造成文旅IP就是其中重要一步。
在茅威涛看来,打造越剧IP是一个长期工程,未来的路会很难走,“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建小百花越剧场,进行驻场演出,就是要为越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传播闯出一条路来”。她的梦想是,用每年200场的驻场演出,让越剧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像龙井、西湖一样,成为中外游客体验杭州文化时必然要打卡的内容。
孜孜探索中的茅威涛将小百花越剧场和百越文创比作《圣经·旧约》中的“应许之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却又逃避不了无解和迷惘。说到这里,她腰杆仍是挺直,可清澈的眼神里不知何时浮现出几分迷茫。聊天过程中,她多次提到“困惑”和“焦虑”,不仅为自己,更多为越剧。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给茅威涛一个解答,或许茅威涛的心底有她自己的答案。
在小百花越剧场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关于茅威涛的个人介绍。在那里,她用“获”“惑”“豁”三个字概括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获”那一栏罗列了她的作品、她的成就,以及各界对她的评价。“惑”则追问:我们要看什么样的戏?传统戏剧在创新中如何继承?越剧有没有下一个百年?最后的“豁”,是豁然开朗,讲述了她这些年所做的创新实践。
十月末的杭州,秋叶犹未尽落,干爽的天气少不了暖阳晴空。刚从浙江嵊州越剧小镇参加完中国越剧节闭幕式的茅威涛,在自家庭院晒着太阳小憩。各种活动的奔波让她添了倦色,执壶浇花的动作却始终保留着几许隐士的淡然。几天后,她还将出席“世界看见·诗画浙江”海外推广文旅金名片展示周,继续为越剧的推广寻求契机。
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为越剧,为明天。今年是茅威涛从艺生涯的第四十一个年头,理想不老,本真未变。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4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