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瓜果飘香,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村梨树园子屯的梨香,吸引来众多游客。
这里以前有百来棵梨树,“梨树园子”由此得名。近些年,梨树园子屯盯住梨树做文章,现在已有大梨树300多棵、小梨树1000多棵, “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春天赏梨花,秋天品香梨,游客一茬接一茬。”龙家堡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淑兰说。
梨子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梨乡美了。“前些年垃圾随地丢,雨天满脚泥,看着就闹心,谁爱来?这几年大伙儿对环境整治呼声越来越高,经过整治,屯子越来越美了。”陈淑兰带着记者沿着屯内笔直的柏油路从东头走到西头,沿路红瓦白墙的砖房鳞次栉比,整洁亮丽。
近年来,长春市以“净、绿、美”为目标,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大批像梨树园子屯这样的村屯变干净变美,面貌一新。
居住环境变样了
梨树园子屯村民刘红娟家门口,绿色的垃圾箱格外醒目。“定时定点专人来收垃圾,别提多干净了。”刘红娟说,“以前可不行,常见乱倒垃圾现象。一到夏天,味道特别大。”
为了破解乱倒垃圾问题,龙家堡村依托村民公约实施门前“三包”,每户门前放了垃圾箱,促使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定时、定点、分类倾倒垃圾。
“我们将垃圾清运外包给保洁队,定期清扫道路、清运垃圾。”龙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红举说,“守着这么干净的村子,谁还舍得弄脏?”
走进刘红娟家中,窗明几净,厨房里炉子烧着,但屋内没有一点异味。“这是村里统一安装的生物质采暖炉具,是清洁能源。”刘红娟说。原来,村里与区内一家公司签订了秸秆利用合同,将玉米秸秆加工成颗粒型秸秆燃料块,杜绝了秸秆进屯和露天焚烧现象。
刘红娟家的卫生间里,冲水式马桶、淋浴装置一应俱全。在梨树园子屯,每户院内都建有分割式沉淀池,厕所冲刷的固体污物在此沉淀,污水则由地下污水管网集中汇集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生物降解处理。200米外的村口,经过净化的污水排往池塘,一眼望去,可以看到鱼儿游弋。
乡村旅游带火了
67岁的九台区土门岭街道马鞍山村村民怀玉卓,这两年有了个新工作——导游。
“一人收两块钱,国庆假期挣了不少。”老怀满脸是笑。马鞍山村依山傍水,近年来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一到周末,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车。”
马鞍山村以前靠山吃山——开采矿石,资源破坏了,村民钱包却并没鼓。2016年,村两委新班子转变发展思路,下决心转变发展方式——依托绿水青山发展文旅产业,借助区里投资建设“百里乡村画廊旅游地景公路”项目,将村子打造成重要节点,开发徒步旅游线路,兴办特色餐饮、民宿、观光农业等,直接和间接带动村民就业120余人。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35万人次。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今年再种45亩油菜花。”双阳区太平镇肚带河村村民曹兴福对未来充满希望。2017年开始,肚带河村瞅准公路修缮、村貌改善的时机,开发出300多亩的油菜花海旅游项目,每年6月、10月花开两茬,门票日收入就达3万多元。
老曹算了一笔账,把地交由村里统一种油菜花,每亩稳定收入1000多元,旅游旺季在景区内打工,还有额外收入,“算下来,一年多挣万把块钱没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王威介绍,村里不仅将旅游收入持续投入到村容村貌整治中去,还新修了木栈道、休闲椅、路标等设施,2019年肚带河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长效管理有招了
把空水瓶、废纸、烟头一一拾起,德惠市大房身镇仇家粉村村民史传金正在仔细做保洁。前两年他因病致贫,村里成立保洁队后,他成为其中一员。“外出打工身体吃不消,可给大伙儿清扫垃圾没问题。”垃圾再集中转运至村临时垃圾中转点,由乡镇统一压缩运送至垃圾焚烧厂处理。
此外,德惠市以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载体,新建日处理能力30吨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在全市605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了3座污水处理厂、3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和16个污水收集池,还专门成立了农村污水收集转运大队。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久久为功。”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晓晖介绍,在国家和吉林省补助的基础上,长春市又为每个行政村提供了配套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项目。仅2019年,长春市就投入近4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人居环境整治,‘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孙晓晖说,长春市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包村到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小手拉大手、齐心扮靓美丽新农村”行动,组织青少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连续多年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创建活动,2019年,全市评选出7000户美丽庭院和1.4万户“干净人家”。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