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14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着长裙披飘带、腰身微微倾斜,一尊石质观世音造像窈窕而立。历经岁月洗礼和人为破坏,这尊造像的上半侧面容早已损毁不见。近日,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万佛洞前,一位游客利用手机App对着洞窟这尊残损的造像进行扫描,手机上立刻出现一尊完整的造像。
借助虚拟复原技术,这尊观世音像,穿越千年,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去年开始,龙门石窟研究院对这尊编号为S17的唐代观世音造像进行虚拟修复尝试。针对文物本身遗失或损坏的部分,利用文献资料、图像信息,并在充分考虑同时期、同类型造像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修补,复原其历史样貌,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览体验。
“数字技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游客能够看到这尊观世音造像1300余年前开凿之初的模样。”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负责人高俊苹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目前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万佛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的中段,该洞窟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在长达上千年的历史中,有不少造像已经崩塌或者被大规模盗凿。
这尊被“复原”的佛造像位于万佛洞前室南壁,开凿于唐代中早期,其发髻以下、鼻子以上部位被损毁。华丽的服饰、简洁明快的衣纹线条、娴熟细腻的雕刻刀法,让其成为龙门石窟观世音造像的典范之作。
“通过数字技术,让残损造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让世界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魅力。”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早在2005年,龙门石窟就启动了“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经过十几年的现场扫描,现已完成80%以上窟龛的三维扫描工作。
“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物质遗存,龙门石窟兼具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一系列数字化技术的开发运用有助于新时代‘文物活化’与‘文化传承’。”史家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