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自放
看《我和我的家乡》,总是让人想起去年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的确,《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影片在策划之初,就在于《我和我的祖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影片在结构上也借鉴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多段落形式,多段落由不同的导演执导。
喜剧形式非常得体
从表面上看,《我和我的祖国》聚焦家国大义,影片中的每个事件,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事件,那些大事件体现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以小见大的家国大义感天动地。而《我和我的家乡》的大部分故事设计得都有点“土”,表面上看起来事情都不那么“大”,葛优饰演的张北京,黄渤饰演的农民发明家,范伟饰演的乡村教师,邓超饰演的小企业家,沈腾饰演的基层干部,都是平凡人。
但是,国与家从未分离过,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里的国与家也从未分离过,只不过,《我和我的家乡》更注重细微温情,微言大义,细微温情也是家国大义。
《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中秋档受到欢迎,喜剧形式功不可没。九大导演、近百位演员组成的中国喜剧梦之队,在国庆中秋带领观众踏上了一场充满欢笑与惊喜的“喜剧之旅”。“旅行”的沿途有连绵的山脉、有奔腾的江水、有绝美的湖泊,电影横跨祖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展示出每个地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相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这样大体量的正剧形式,《我和我的家乡》会聚了目前中国影坛的喜剧顶流,葛优、黄渤、范伟、邓超、沈腾领衔的五个单元,每个单元里的每一个小配角都是演艺界的喜剧好手。《北京好人》段落里,葛优在医院里的折腾,明显是犯罪喜剧的套路;《天上掉下个UFO》段落里,黄渤用贵州方言说“UFO”的话太魔性;《回乡之路》里邓超在飞机上说花钱给自己“降舱”的段落够搞笑;《最后一课》《神笔马亮》里的喜剧效果来自于夸张的巧合。
《我和我的家乡》五个单元故事各具特色,在喜剧的题材之下,兼具“科幻、爱情、动作、探案”等元素,一部电影带来多重惊喜,满足全民观影需求。在国庆中秋档期,这样的喜剧表现形式非常得体。
“善意的谎言”完成反转
家乡这一主题的另一呈现形式,是小品式结构。
《我和我的家乡》五段落的形式,也是小品形式的排列,当然,这样的排列,被总导演宁浩用纪录片进行了无缝链接。在结构上,小品由于篇幅的局限,起承转合必须尽快完成,情节的外壳选取“善意的谎言”来完成反转,是较为可行的设计。《我和我的家乡》的五个故事也做了这样的设计。《北京好人》的谎言来自于用别人的医保卡,《天上掉下个UFO》来自于假的天外来客,《最后一课》则直白地造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课堂,《回乡之路》里邓超饰演的企业家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骗子,《神笔马亮》里则是基层干部向妻子编造了一个自己去俄罗斯留学的谎言。“善意的谎言”被戳穿之后,总是泪点与温情,这与影片的喜剧形式形成了对照。
家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和我的家乡》用家乡这样一个题目,承载了医疗、教育、扶贫、支教、基层干部等众多的主题,这些大主题和家乡息息相关,水乳交融。《北京好人》的医保话题和《最后一课》的支教话题,因为链接了家乡而有了强烈的人文气息;《天上掉下个UFO》的土味科技,链接了互联网+和乡土经济,《回乡之路》最后的纪实图片让人更真切地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神笔马亮》让人理解家乡土地上的奋斗。
细微的温情,是家国大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你听,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最开始的旋律就是《我的祖国》,五个故事结束后,《我的祖国》的旋律再次响起。故事始于《我的祖国》,在《我的祖国》的旋律中完美落幕,家与国,一直在一起。(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