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历史传承

梅门造:火线上的文艺轻骑兵 发布时间:2020-10-06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王锐涛 胡铖铖 宋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系列报道《曾经跨过鸭绿江》,10月5日推出《梅门造:火线上的文艺轻骑兵》。

  梅门造,湖南常德人,1933年出生,1949年8月参军入伍,长期从事军队文化艺术工作,多次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5次荣立三等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文工队队员,奔赴到最危险的前线,为战士们唱响战歌、激励兵心士气,充分发挥了文艺轻骑兵在战地的独特作用。

  在北京丰台区的某干休所内,记者见到了87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梅门造。采访一开始,梅老就为记者哼唱起了单弦曲目《青年英雄潘天炎》。梅门造说:“就以《青年英雄潘天炎》来说,他一个人打退了敌人九次冲锋,后续部队才上来。完了以后他回到连部休息的时候我就到了,我就采访他。第四次战役打完以后,我们部队整个都调到平壤周围,在那儿整训、补充,在这个时候我就接到陈沂让我回北京学曲艺去。我在学曲艺的过程当中把这个东西写成了一个单弦《青年英雄潘天炎》。”

  《青年英雄潘天炎》是梅门造的成名作,曾在1952年全军第一次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梅门造老人说,这是他在抗美援朝前线为战士们表演次数最多的节目。“一个人一台戏,不像演歌舞,要唱歌、要跳舞,很多人,就这种形式最轻便易行,最适合朝鲜这个战争。那是在坑道里面,那个战士趴在坑道里面,我是跪在地下给他们唱。”

  当时,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军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态势。坚守坑道的志愿军要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战斗。梅门造说,那时候,文工队员的歌声是志愿军战士最喜欢听见的声音。“我们的口号是不落下一个人,既然到了阵地上去了,阵地上所有人都要看到我们的演出。在前哨阵地上,和敌人最近的地方,我到的那个地方是跟敌人隔50米,互相能看得见。”

  文艺表演、宣传鼓动只是文工队员任务的一部分。特别是刚进入朝鲜时,敌人占据制空权,志愿军要在运动中歼敌,不具备开展文艺工作条件,文工队员们担负了运送物资、伤员护送等大量战场勤务工作。

  为了躲避敌人,梅门造和支前民工担架队带着100多位轻、重伤员艰难跋涉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中。

  由于敌人封锁,等到了预定地点,梅门造才发现野战医院的同志还未抵达。一路上,虽然他和战友尽全力照顾伤员,但还是有重伤战士不幸牺牲。

  正是在战场上历经太多生死,后来梅门造才给自己的回忆录取名叫做《幸运者说》。梅门造说:“像我很幸运,危险的一次是,我要到那边去给伤病员送饭,我一上这个公路,敌人飞机就来了,就嗒嗒嗒就打我。打完以后四架都走了。这个时候我才站起来一看,我周围都是枪眼,我一点事也没有。我哥跟我一起当兵,在朝鲜他负重伤,腰打断了,还有死了那么多。”

  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梅门造进入了原总政歌舞团,先后随团出访苏联、东欧各国、缅甸和朝鲜。1960年,在抗美援朝10周年纪念时,梅门造跟随贺龙元帅带领的政府代表团再次到达朝鲜,走上舞台用朝鲜语表演了合唱节目。梅门造说:“临时给的任务,大概排练了一个星期。金日成、贺龙元帅看演出。唱了几句,我领唱了,词忘了,脑袋一片空白,那个手风琴伴奏还在那儿响,我也哼哼啊啊的,最后我记住一个思密达。后来金日成上来还跟我握握手,金日成的东北话,中国话说得很好,他说你忘词了,但是你处理的很好,谢谢你。”

  当梅老将那些发生在朝鲜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时,光阴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天色已近黄昏。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起,假如人生可以重来,还会选择参军吗?

  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眼神再一次闪耀出了光芒。梅老说,假如能回到故乡解放的那天,自己的决定仍然会和当年一样,欢唱着歌曲、穿上那身闪耀着红星的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