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访谈测试信息6测试信息5测试信息4测试信息3测试信息2




网站首页 > 华夏文明

五项考古新成果解密早期中华文明基因 发布时间:2020-09-2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方永磊 实习记者王红霞)9月24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

  河北康保兴隆遗址为早期定居聚落的文化发展与人群演变提供实物证据。兴隆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照阳河镇兴隆村东南,地属长城以北冀蒙交界的坝上高原,年代距今8500—5200年,主体堆积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兴隆遗址堆积复杂,发现了大量能反映其独特文化面貌的出土遗物,具有填补坝上地区史前考古空白的价值,为全面探讨聚落组织,信仰习俗等创造了条件。同时,遗址上发现的丰富动植物遗存,也为探讨特殊环境地带农业的发生及当时生业结构,为复原当时的环境均提供了可能。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余姚三七市镇,距今7800至8300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是迄今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沿海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考古发现了丰富的海生贝壳、渔猎动物骨骸和陶器、木器等人工制品,对研究中国海洋文化起源、海洋环境变迁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工作重点确认宫城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史前时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基址上部发现2座宫殿及其附属建筑、庭院和疑似廊庑遗迹,整体布局规整、结构复杂,应为中国古代宫室形态的源头,进一步提升了陶寺都邑的性质与内涵,对推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距今约5900至3800年主体时段内,考古发掘以谭家岭大型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等重大发现最为瞩目,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聚落。遗址的文化与聚落经历了初兴、强盛、渐变、突变及衰落等阶段性变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融合与中兴强盛的态势。

  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新发现龙山时代石城20余座,其中府谷寨山石城21座石峁文化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显示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明显的等级差异,弥补了石峁遗址墓地被严重盗掘的缺憾,填补了石峁文化研究的空白,为石峁文化的的确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石城是石峁文化的典型聚落特征,规模差异明显,从数千平米到400万平米,体现了石峁王国内部的聚落等级分化。

  这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